昨天,一家报纸的编辑向我约稿,我说:“我的心情已经放假了。啥也不想看,啥也不想写。”虽然心怀歉意,我还是婉拒了这位编辑朋友。
是的,连日来,我心中的弦已经完全放松了。网也少上了,报也不看了,30日下午我到一个朋友的办公室里闲侃了两个多小时,31日下午我又到另一位朋友的办公室了坐了小半天……一年到头,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台机器,天天看新闻、写评论——怎一个“累”字了得!
本周开始,本报的时评版停了,我的专栏自然也停了。我准备结结实实地给自己放个长假。对了,昨天晚上我又到某度假酒店打了一场球、泡了一次澡——放假的感觉,真好!
泡澡回来,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周刊”记者的电话采访(动动嘴皮子比动笔写文章轻松得多,所以这就没必要婉拒了。呵呵)。他们在做一期“今年过年不回家”的专题节目。三天前,我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拙文《为国为己,今年过年不回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两天,关于“今年过年不回家”的评论大都在延续我的倡议,广东等地的政府也都行动起来了。也许就是因为我是发出这一倡议的“第一人”吧,央视记者辗转找到了我。在电话采访中,央视记者请我谈了写这篇评论的动机以及对各方反映的看法。我重点强调了几点——
一,对“回家过年”的传统习俗,我是尊重的;对大家盼望回家过年的心情,我也是理解的。
二,对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乃至对我个人的谩骂,我在写作之前就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我相信,我的倡议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事实也确实如此。
三,“今年过年不回家”只是动员大家“今年”过年不回家,而不是说以后过年都不要回家了,更不是说过年就不应该回家。之所以倡议“今年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今年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大家都回家过年是不可能的。
另外有一点,接受采访时忘说了:“今年过年不回家”只是倡议,没有任何强制性。到底回不回家过年,还是由每个人自己来决定。如果你不怕苦不怕累,非要回家过年不可,也没有人拦着你。
这期《新闻周刊》将于今天(2日)晚上8点15分首播,明天16点10分重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