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杨帆中国政法大学教育 |
分类: 杂文时评 |
盛大林
1月4日,课堂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家杨帆因为学生中途逃课而大光其火。他不仅在课堂上大骂那些交了论文就离开课堂的学生,甚至强行拦住一名准备离去的女生并与她发生肢体冲突。(据1月9日《广州日报》)
杨帆先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早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时候,身为副研究员的他就曾因为英语不过关导致无法参评研究员而多次猛烈抨击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最终他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并当上了教授乃至博士生导师。现在,他的“个性”再一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身为学生,却不上课,甚至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公然“逃”走,这确实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在这个问题上,我旗帜鲜明地站在杨教授一边儿。但杨教授的行为却让我万万不敢苟同。
对于那些逃课的学生,尤其是那些中途逃课的学生,杨教授完全可以提出批评,甚至是严厉的批评。但“批评”绝不是“辱骂”。当“混蛋”、“畜生”等词语出现在老师口中的时候,那就不再是“批评”,而像是在“骂街”。杨教授说逃课的学生“没道德”,而骂街的老师不是更不道德吗?
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好男不跟女斗”。作为一名老师、一位教授,竟然与一名女生发生肢体冲突,真真是斯文扫地。那名女生说杨教授“一点为人师表的尊严都没有”,其实并不过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老师的第一要务,而最重要的“道”应该是做人之道。可是,杨教授在传什么“道”呢?是“骂街”之道,还是“强迫”之道?
也许杨教授觉得,自己作为知名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来给你们本科生上课,应该是学生们的荣幸,本科生都应该洗耳恭听。然而,“强扭的瓜不甜”,什么好事都不能勉强。即使你的课讲得再好,哪怕句句珠玑,也不能强迫别人听课。学生逃课固然不对,但把学生拦在教室却有限制人身自由之嫌。我不相信,个性张扬的杨教授当学生的时候就没有逃过课——假如当年也有老师强迫听课,你杨帆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实际上,杨教授像这样“牛不喝水强按头”,不仅不会让愿意听他讲课的学生增多,反而会让更多的学生对他“畏”(不是“敬”!)而远之。作为编辑,我曾经向杨帆先生约过稿,但杨先生提出他的文章“一个字也不能删,一句话也不能改”。有时版面有限制,有时领导有异见,杨先生的要求确实让我为难。后来,我再也不敢向他约稿了。我相信,以后敢选修杨先生课程的学生肯定越来越少。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道”之“尊严”应该是赢得的,而不应该是索来的——实际上也索不来。
“强迫学生听课”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当一名老师强行拉住一名女学生并污言秽语的时候,所有的“师道尊严”都已荡然无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杨教授的学问也许足以为师,但他的德行实在不足以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