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光财富榜”为何不“轰动”?

(2007-12-01 01:05:47)
标签:

时事评论

阳光财富榜

检察日报

分类: 杂文时评
 

阳光财富榜”为何不“轰动”? 

盛大林 

 

由中央电视台、检察日报社、全国工商联等联合举办的“中国阳光财富论坛”隆重推出的“阳光财富榜”日前第二次隆重推出。中国中煤能源公司等100家企业榜上有名。然而,与“福布斯富豪榜”、“胡润富豪榜”的万众瞩目相比,“阳光财富榜”却显得喝彩者寡。这与组织者的高规格、高姿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据11月25日《工人日报》) 

 

阳光财富企业”预示着企业的财富来得阳光、长得阳光、去得阳光。据称,这份“阳光财富企业榜”榜单极具权威性和引导性。可是,这样的“阳光财富榜”为什么不“轰动”呢? 

 

一,只见企业,不见其人。具体的个人总比抽象的集体更引人关注。尤其是就财富而言,人们更关注的是它究竟属于哪个人,而不是哪个集体。企业的财富归属千差万别,股份有多有少,甚至还有不明晰的产权(比如国有股),当一家企业的名称出现在某个财富榜单上的时候,财富的归属是非常模糊的。“福布斯”和“胡润”都是个人榜,而“阳光财富榜”却不是。 

 

二,指标复杂,雾里看花。指标越单一,越容易引人注意。如果这个单一的指标是最引人注目的,那就具备了“轰动”的因子。“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富豪榜”就只有一个指标,而且这个指标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认同度是最高的。而“阳光财富榜”的评价体系却相当复杂。据报道,它分三个层次:阳光类指标、财富类指标、门槛类指标。其中,阳光类指标分两大系列,一个是企业内部和谐,包括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的权益保障;另一个是企业外部和谐指标,即企业跟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比如环境保护、慈善、公益捐助等……说是“财富榜”,财富指标却被各种各样的指标淹没了。 

 

三,主观评判,难敌客观。越客观的东西,可信度越高;相比而言,主观的结果往往引来怀疑的目光。“福布斯”和“胡润”的财富数据都是调查、统计出来的,它们的数据也许不准确,但至少是本着客观的原则。而“阳光财富榜”的得分大都是专家“评”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是主观的结果。 

 

四,不分座次,过于和气。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是厉害的角色,那么究竟谁最厉害?“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人们就是想分出个高下,如果说大家都很厉害、平起平座,那既没意思,也不可信。“福布斯”中有“首富”,“胡润”榜中也排出了座次,而“阳光财富榜”上的100家企业都是“排名不分先后”的。 

 

五,夹杂利益,不够超脱。各种各样的评选、认证,日益泛滥,而“不交钱就不能入榜”的潜规则使很多评选面目可憎。它们之所以备受诟病,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觉得评选者的醉翁之意在赚钱。所谓的“牙防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要与钱扯上了干系,即使是公正的,也难以让人信服。“福布斯”与“胡润”也许都有不准确的地方,但它们与企业都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往来。而此次“阳光财富榜”的评选,虽然在名义上不交任何费用,但却接受企业的赞助,组委会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工作组”。这对“阳光财富榜”的公信力肯定是有损害的。 

 

六,价值传播,难度较大。简单的信息传播比较容易,而思想和价值的传播却难得多。美国人可以用几年的时间让通用汽车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却不可能让它们的价值观在短时间内为中国人所普遍接受。“福布斯”和“胡润”所发布的就是简单的信息,而“阳光财富榜”的主旨却是倡导“阳光”等价值。承载一多,传播就会不畅,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也就不可能产生“轰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