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房地产土地供应捂盘惜售保护耕地 |
分类: 杂文时评 |
盛大林
日前,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向媒体通报九堡3宗闲置房地产用地的查处结果。这3宗闲置土地罚款金额共计3351.9922万元。据悉,这是杭州市集中处理房地产闲置用地力度较大的一次。据调查,这批土地出让的历史有10年左右。有人计算,此次罚款平均下来每亩只有几万元,而这些土地价格上涨高达数百万元,罚款额仅为涨价的1/50。(据10月11日《钱江晚报》)
看似力度很大的惩罚,实际效果却令人失望。很多人都希望政府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打击开发商的囤地行为,逼迫开发商尽早开发闲置的土地,从而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
中国房地产业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有人说,是因为开发商“捂盘惜售”、囤积土地;有人说,是因为炒房者太多,且存在超前消费……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惜售汽车?为什么没有人炒作彩电?为什么没有人囤积钢铁?为什么偏偏有人捂着房子、囤积土地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土地和房子供不应求——捂盘惜售、屯积土地也好,炒买炒卖、超前消费也罢,都只是供不应求的表现而已。
“囤积居奇”的对象是当然是奇货,只有傻子才会囤积大路货。那么房子及建设用地是如何变成“奇货”的呢?当然是因为建设用地的供应不断收缩。近年来,绝大多数城市的住宅用地供应量都在逐年减少,并直接造成住房供应量的减少。对此,政府解释说,供应的土地其实不少,只是很多土地被闲置或囤积,只要盘活存量土地,完全能够满足市场。于是,问题总是在“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上纠缠不清。可是,存量一直没有盘活,而政府总是不愿意扩大土地供给。
有人说,即使政府扩大土地供应量,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开发商们会张开血盆大口把扩大供应的土地也吃进去,然后继续囤地、仍然捂盘。但不知,开发商们能有多少钱敢与政府较这个劲儿。100亩不行就1000亩,1000亩还不行就10000亩……政府手里有的是地,但哪个开发商也没有印钞机。只有政府下定了保证供应的决定,市场的预期必定会发生变化;只要市场预期土地不会再大涨,囤地行为自然就会消失。
其实,开发商囤地是要付出很大代价、并冒很大风险的。就拿杭州的这三块地来说,一囤就是10年,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这批地块的使用寿命少了10年。如果这些地的使用年限是70年,那么折寿率已经达到了14%;如果再拖60年,那么这些地的使用价值将归于零。其次,囤地意识着放弃了开发利用收益,因为如果尽早开发的话,他们可以销售房屋获得利润。再者,囤地需要巨量的资金支撑,搞不好就会遭受灭顶之灾。顺驰就因为拿地过多而资金链断裂。实际上,开发商囤地就是在赌博,他们赌的就是土地供应将继续紧缺,而土地的升值预期远远大于开发收益及折寿损失。
那么,政府为什么咬定土地不放松呢?最主要的理由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此,国家还规定了一个18亿亩耕地的“红线”,坚决不让突破。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误解,那就是认为建房就一定不节约甚至浪费土地。其实不然。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常识,那就是城市住宅人均占地面积只有农村的十几分之一。在城市用几十亩地建设一幢楼,可以解决农村一个村的住房问题,从而节约几百甚至上千亩的的宅基地或耕地。目前,城市化正在快速推进,城市住房需求中相当一部分就来自农民工,试想:这些人的住房消费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可能就不得不回到农村盖房,那要浪费多少耕地呀!
前一篇:杨惠妍本不该是“中国首富”!
后一篇:家乡的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