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企业500强”该谁唱主角?

(2007-09-03 00:33:58)
标签:

时事评论

中国企业500强

行政垄断

市场经济

私营企业

分类: 杂文时评
 

“中国企业500强”该谁唱主角?
盛大林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07中国企业500强”9月1日发布。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公司、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银行、南方电网、中国人寿、中国电信和农业银行分列前10名。数据显示,中国企业500强入围的门槛大幅度提高,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也进一步缩小。2007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49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69.8%;私营及私营控股企业有89家,较上年增加两家,占企业总数的17.8%。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据明显主导地位,私营大企业虽然略有增长,但是相比之下发展缓慢。(据9月2日新华网)

 

入围门槛提高了,与世界500强的差距缩小了,“老大”中石化的营业收入也超过了1万亿元。单从数字看,这样的成绩确实够“强”够“大”。但透过数字、综合考量,这些数字却无法让人振奋,甚至让人忧心。

 

首先,中国这些“巨无霸”的辉煌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是公平竞争得来的吗?不是的。中石化等都是国有垄断企业。它们之所以成绩骄人,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经理人如何高明、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如何先进,而主要是因为它们所拥有的垄断地位。它们不仅垄断着中国不断膨胀的石油、电信、电力、金融等市场,而且廉价甚至无偿使用着国家的一些公共资源,比如中石化等石油企业的大部分原油采自我国自有的油田,基本上是无偿的。也就是说,像中石化这样的国有垄断企业与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把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企业排在一起本身就是荒唐的。

 

再者,我们依靠这些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会是什么结果?垄断并非真正的竞争力且不说,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性质更是竞争中的潜在危机。国有(控股)企业的产权不明晰所造成的所有者缺位以及因之产生的低效率是公认的。经济学家斯蒂夫·汉克根据“官僚机构双倍法则”阐明,生产同样的产品或服务,公有企业需要支出两倍于私营企业的成本。我国私营企业使用了20%的国家资源,创造了60%左右的产出;而国有经济使用了80%的国家资源,只创造了40%左右的产出。由于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管理不严,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根本无力参与真正的市场竞争。

 

中石化等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强大”只是表面上的。在行政垄断的温室中成长起来的这些企业注定经不起风吹浪打,而国有或国有控股等体制上的劣势更是致命的缺陷。这样的企业在特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期里,可能迅速成长为庞然大物,但这个庞然大物只是个纸老虎,一旦进入真正的市场、遇到真正的对手,它们立即就会现出原形、变得不堪一击。

 

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市场经济。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企业500强”就是一个国家市场化程度的晴雨表。如果私营企业不是“500强”中的主角,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