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行业协会行业垄断集体涨价快餐行业联盟 |
分类: 杂文时评 |
盛大林
针对有消息称7月28日中国快餐业联盟召集包括马兰拉面、和合谷、丽华快餐、大娘水饺等20多家中式快餐企业高层召开行业性涨价事宜,中国快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崔明杰表示,由于各类餐饮企业测算原料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的标准并不统一,以行业大会达成20多家中式快餐企业的集体涨价行为,不排除有行业垄断的嫌疑。(据7月31日《上海证券报》)
此前,有人说行业协会协调涨价是“越权”;现在又有人说它涉嫌“垄断”。指责进一步升级。
中国快餐业真的有垄断嫌疑吗?判断是否垄断,有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件:一是超份额,二是排它性。二者缺一不可。
所谓“超份额”,就是占有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只有达到足够的份额,才能操纵整个行业的价格,也才能攫取超额的垄断利润。不过,具体占有多大的份额才应被视为垄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此次快餐业联盟召集的20多家企业占了多大的市场份额,报道没有说明;但此前的方便面集体涨价,据称有占95%市场份额的企业参加。如果真达到了95%,那肯定达到了垄断的标准。崔明杰称快餐业联合涨价涉嫌垄断,可能就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所谓“排它性”,就是排斥其他竞争对手,从而独霸整个行业。“排它”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行政性的禁入门槛。比如,我国的电信、邮政等行业,政府明令禁止民营企业进入,这就是行政性的禁入。另一种是市场性的优势排斥,既利用自身超强的市场优势及技术优势排斥竞争对手。虽然大门是敞开的,但新入者根本无法生存,美国的微软公司就是这种垄断的典型。
很显然,中国的快餐业、方便面行业等,都不具有排它性。这些行业的门槛都非常低,任何企业都不能拒绝新的竞争者。如果这些行业存在暴利,或者竞争不够充分,那么很快就会有新的资本进入,这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像这样的行业,怎么可能有垄断的嫌疑呢?
其实,“集体涨价”的并不只有快餐业或方便面行业。在此之前,蔬菜、食用油、禽蛋、猪肉等都曾大幅涨价。不管是否经过了行业协会的协调,客观上都形成了所谓的“集体涨价”。通货膨胀正在加剧,农产品以及资源等上游价格的上涨必将带来新一轮物价的普涨。我断言,此后还会出现众多的“集体涨价”。如果说这些都是“垄断”,那么还有不垄断的行业吗?
前一篇:“医责险”不能根治“医闹”问题
后一篇:“玉女”何以变“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