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时评 |
“禁烟可能影响稳定”——真说错了吗?
盛大林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方积乾呼吁加大禁烟力度。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张保振回应说:我国控烟步伐很快,广告减少,但烟草的需求很大,很多烟草商都反映不够卖。我们很重视抽烟有害健康,但禁烟可能影响稳定。(《信息时报》3月8日)
张保振此话一出,立即引来了舆论的炮轰。
我曾经是全烟草行业的“公敌”。一年多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国有垄断行业岂能如此高薪》的文章,对烟草行业的工资畸高进行尖锐的批评。此文被各大媒体广为转载,并引起了全国烟草行业职工的愤怒。有烟草职工撰文反驳我,有烟草职工在博客上留言辱骂我,甚至有烟草干部打电话声讨我……对此,我都不以为意,因为我问心无愧。不过,今天我却想为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张副局长说几句话。我觉得,“禁烟可能影响稳定”这句话并没有错。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把两个概念搞清楚,即“控烟”和“禁烟”。“控烟”指的控制烟草的生产和消费,比如限制烟草的产量和销售量,或者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禁止促销或在媒体上作广告;而“禁烟”则指的是全面禁止烟草的生产和消费,不论时间,不分场合。有人列举中国香港、法国等地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例子来批驳张保振,这是在偷换概念。其实,“公共场所禁烟”与“禁烟”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公共场所禁烟”恰恰是“控烟”的一种表现。从报道来看,方积乾委员“呼吁加大禁烟力度”,应该指的是“控烟”,因为我国并没有“禁烟”,所以也就谈不上“加大力度”;而张保振说的是“禁烟可能影响稳定”,而且他还在前面提到“我国控烟步伐很快”,在他那段话里,“禁烟”和“控烟”显然是有别的。总之,张保振那番话触及的问题是“该不该禁烟”,而不是“该不该控烟”。
不过,大多数反对者所说的“禁烟”就是指全面“禁烟”,而不是指“控烟”。他们认为,“禁烟影响稳定”完全是耸人听闻,是“最离谱的遐想”,是“别有用心的谬论”——禁烟是为烟民的身体健康着想,即使是烟民也不会太反对,怎么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呢?我不这么认为。要知道,吸烟容易形成依赖性,一旦成瘾就很难戒掉;如果强行禁止,就可能招致强烈的反弹。如果这种人很少,倒没关系;如果这种人很多,汇聚成一股势力,就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大国崛起》第七集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日本明治政府曾明令禁止相扑这一日本的传统运动,理由是:近乎裸体的相扑手丑陋而愚昧。但是,一位名叫高砂的相扑高手却挑战政府禁令,要在东京举办公开的相扑表演。高砂此举得到了很多民众的支持,并与前来干涉的警察相持不下。为了避免对抗升级,天皇不得不亲自举办并出席了一个相扑表演会,并恢复了这项运动。
网上的一项调查表明:80%左右的人赞成禁烟,75%左右的人认为禁烟不会影响社会稳定。这当然为“炮轰”张保振提供了最有力的“炮弹”。但我觉得,这样的调查结果,也不足以得出“应该禁烟”的结论。我相信,很多网友在按鼠标投赞成票的时候就正叼着烟卷。之所以边抽烟边主张禁烟,是因为他们知道抽烟的害处,他们知道应该戒烟,却又为戒不掉而苦恼,于是寄希望于政府的强制力量。这是理智状态下的思维。如果这些人能一直保持理智,当然没有问题。但一旦失去了理智,想法就会发生变化。抽烟其实也是一种吸毒,轻重有别而已。对一些有瘾的人来说,抽烟就是一大乐趣。尽管他们也知道尼古丁有毒,但离开了它,又会觉得生活太乏味。如果吸烟的欲望非常强烈而又不能得之,他们就会烦燥不安,甚至失去理智……因此,禁烟确实“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于禁烟,主要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这些道理如果由烟草行外人士讲出来,可能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但一出自烟草业内人士尤其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之口,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为人们怀疑他们反对禁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其实,即使确实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也不意味着他们的“借口”都是不成立的。我觉得,“禁烟可能影响稳定”这个判断是成立的——尽管这只是一种可能,但没有哪个政府敢冒这个险。更何况,烟草还能给政府带来滚滚的财源呢。
我认为,政府应该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引导公民远离烟草,但究竟抽不抽,还是要由公民自己来决定。对于这种需求,市场还必须有限地供应。我反对烟草专卖,反对政府把它当成敛财的工具,反对烟草职工瓜分垄断利润……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应该禁烟。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7-03-08/015312456932.shtml
http://news.sina.com.cn/c/pl/2007-03-09/041612468205.shtml
http://news.sina.com.cn/c/pl/2007-03-09/0656124700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