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时评 |
钟南山又说“外行”话了
盛大林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药监局烂透了’,这与事实有很大出入,而且这种看法极其危险。”3月4日,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钟南山为他曾经指责过的药监局说起了“公道话”:“确实,药监局有很多错,但据我所知,药监局对真正的新药审批是很严格的。 ”他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我从1994年开始申请一个一类新药,现在药监局还在审批。我觉得在一类新药的审批上药监局的做法是正确的。”(据中新网3月4日电)
去年,国家药监局还没有发生“地震”时,钟南山先生率先发起了“炮轰”;今年,当国家药监局成为全国的众矢之的时,钟南山先生又反对将药监部门“一棍子打死”。钟南山的这种“一分为二”的态度确实是科学的,不愧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不过,态度科学不等于言之有理。钟南山先生的此番言论实在经不起推敲。
首先,钟南山先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错,钟南山亲身体验了一次新药审批的“严格”,但这一次能证明国家药监局审批新药很“严格”吗?作为医界的一位著名院士,钟南山先生应该比较了解国家药监局在新药审批方面的整个情况。前不久有报道说,2005年中国国家药监局审核批准的新药达到1万多种,而美国只有几十种。为此,国家药监局专门辟谣说,药监局批准的是1万多个药品注册申请事项。实际上,2005年中国获批的新药只有1113种。就算是1千多种,也是美国的几十倍——中国的医药科技水平难道比美国还高吗?如此审批新药算得上“很严格”吗?
再者,钟南山先生还犯了简单的逻辑错误。对某些新药的申批严格把关,不等于对所有申请项目的把关都严格;说新药审批不严格,并不是说对所有新药的申批都不严格。严格或不严格是有选择的,选择的标准是关系的亲疏、贿赂的多少。“跑部钱进”的从宽,“守株待兔”的从严,这种“区别对待”正是郑筱萸及其新药审批部门腐败的体现。海南康力元等公司获批新药如探囊取物就是“宽”,而钟南山先生十几年申请不来一个新药则是“严”——这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钟南山先生不懂潜规则,不会“跑部钱进”,却因自己“十几年申请不来一个新药”而作出国家药监局“审批严格”的推断,岂不谬哉?
其实,类似的错误,钟南山先生已经不是第一次犯了。他曾经因为自己在马路上被抢就认为广州的治安非常糟糕,并把原因归结到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上。他好像不知道,在收容制度废止之前,广州也会发生马路抢劫事件;他不懂得自由的真正涵义……的确,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问。钟南山先生能找出非典病毒的源头,却不一定能指出社会“病毒”的症结。“隔行如隔山。”作为一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钟南山先生对专业领域之外的问题,还是慎言为好。
链接:http://news.sohu.com/20070303/n248487041.shtml
http://news.qq.com/a/20060401/000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