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时评 |
天津电台滨海广播上周话题是上海开禁马路摊点
新闻来源:http://news.sina.com.cn/c/2007-02-26/082312370430.shtml
新闻来源:http://news.sina.com.cn/c/2007-02-26/082312370430.shtml
1、就是上海发布规定从今年下半年前,上海将不再一律封杀马路摊点,市民同意即可摆卖,您怎么看待这项规定的出台?对于马路摊点,从堵到疏,这说明了城市管理思路上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盛大林:这是一种进步。这表明上海的城市管理更加宽容、灵活、务实。新政策出台后,既可以增加底层民众的就业机会,又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政策转变,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干部民本意识的增加,使上海市政府官员更加关注底层的民众以及居民的生活;另外一个方面是多年来马路摆摊者与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冲突越来越激烈,从而迫使城市管理部门反思以前的管理政策。总的来说,这种转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2、这份行业导则放宽了对于马路摊点的限制,可以说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您觉得这项政策出台后是否能解决我们在过去所说的城管与小贩的矛盾呢?是否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呢?可以设立马路摊点,是否会影响到其他居民的生活状况呢?
盛大林:不能说解决,但肯定能缓解城管执法人员与流动商贩之间的矛盾。街边摆摊设点既是很多农民工或下岗失业人员谋生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城市几千年来的传统商业型态,不问青红皂白,不论发展阶段,一刀切地一律禁止确实失之简单、粗暴,势必引起强烈的反弹。不过,上海这种有限的开禁也还是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首先,哪些路段开禁,哪些路段不开禁,确定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如果开禁的太少,可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马路摊点确实会严重影响市容和交通,这将对很多相关部门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没有马路摊点,很多居民觉得不方便;马路摊点回来了,肯定又有人抱怨脏乱差;再者说,也不是所有居民都需要马路摊贩。所以,马路摊点的回归,或多或少还是会对一些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3、城市管理在保持市容整洁和便民利民上遇到了“两难选择”,您觉得如何才能使这“两难选择”不再为难呢?我们在城市发展的其他方面是不是也要借鉴这种思路,更加关注民生的生存呢?
盛大林:市容整洁与便民利民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也就是说这种“两难选择”是始终存在的,关键是如何权衡、如何选择。要处理好这个矛盾,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市容整洁、有序当然很重要,但民众的生存、生活更重要,因此,在城市管理的政策设计和执法管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给民生留下空间,不能以“末”伤“本”。再一点就是尊重民意。这一点更重要。上海的新政策中也突出了这一点,即马路摊点是否开禁,要先征求符合居民的意见。市容整洁是为了给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允许马路设摊也是为了方便市民,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是为了市民,如何取舍,让市民自己权衡利弊好了。这样一种思路对城市发展的其他方面都有借鉴意义,比如城市中的公共厕所、公共绿地应该有多少,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市民的意见。如果遵照这样的原则,市民肯定会满意,“两难选择”也就不难了。
后一篇:消费者维权也不宜“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