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人集资建房:一场游戏一场梦

(2007-01-14 17:36:32)
分类: 杂文时评
个人集资建房:一场游戏一场梦

盛大林

房子越来越贵了。它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很多人喘不过气来。有骂开发商黑心的,有钫?amp;ldquo;与狼共舞”的,结果呢,越骂房子越贵。有人一发狠,说:买不起,咱不买不就得了。于是有人发起了一场“不买房运动”,可登高一呼,应者寥寥,吵吵嚷嚷没几天,便草草收场了。是啊,“安居”才是硬道理。没有房住,“运动”都没有根据地。

开发商和政府都指望不上了,咱靠自己行不行?农民都自己盖房子,咱们为何非让开发商盘剥呢?像农村那样一家一户盖房肯定不成,大家结起伙来,不就行了?于是,“个人集资建房”的概念应运而生。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个人集资建房”都只是只听鼓噪不见行动。终于有一天,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温州的一个个人集资建房组织已经通过某房产商成功拿下了一块地,这意味着个人集资建房从纸上谈兵进入到实质运作。闻此喜讯,有人奔走相告,有人跃跃欲试……

转眼之间,一两个月又过去了。先是第一个吃下螃蟹的温州人出现了“消化不良”:前几天有消息说,温州市的那个个人集资建房项目存在“违规操作”,政府有权收回那块土地的使用权。此后,有关个人集资建房的坏消息不断传来:杭州的个人集资建房就在即将拿地的当口因为银行的突然退出而破产;深圳的个人合作建房竞拍到了两栋宿舍楼——这哪里是什么合作“建房”,分明是合作“买”房嘛!

对于这此变故,我一点都不意外。我总觉得,买地是个人集资建房难以逾越的门坎儿,这个坎儿迈不过去,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郑州,去年有几十家房地产公司关门,其中大多就是因为无地可开发。连专业的房地产公司尚且如此,个人集资临时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岂能心想事成。

买地还只是个技术问题。我之所以一直对个人集资建房冷眼旁观,主要原因则是觉得它像个“返祖”的怪物,完全不符合市场的逻辑。

其实,个人集资建房就相当于很多人组织起了一个临时的松散的房地产公司,参加集资的每个人都是股东,只不过它的产品不卖给别人只卖给自己。但这个临时公司面临两种选择:一,自己操作;二,委托给专业的经理人。

如果是第一种选择,那就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建筑材料到哪里买?哪个地方的建材物美价廉?到哪里找施工队?哪个工程队施工质量高信誉好?监理由谁来做?哪个监理公司最可靠?土地局、建设局、房管局等各路神仙都由谁来应付?如何应付?……千头万绪。虽然税费可以减免一些,但可能远远比不上多付出的成本。因此,有意集资建房的人一定要先想一想:自己的“草台班子”能干得过专业团队吗?如果没这个能耐,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骑虎难下,搞不好搬起的石头最后落到自己的脚上;如果能干好,那么恭喜你,你是房地产天才,你从此不用眼红开发商了,因为你自己也可以做开发商发大财了。

如果是第二种选择,即把开发委托给开发商,那与购买开发商的房子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温州的那个项目好像就是这么做的。温州市房管局负责人说它是变相的商品房买卖,不无道理。而麻烦也因之而生。

现代社会,讲求分工。市场越发达,分工越精细。这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因为某一种商品贵了,就想自己去造一件,是非常愚蠢的。所以,个人集资建房虽然听起来很美,到头来,只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链接:http://www.hangzhou.com.cn/20060801/ca124267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