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盛大林
盛大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520
  • 关注人气:25,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收回收益权,国企难保自主权

(2006-12-06 18:03:17)
分类: 杂文时评
政府收回收益权,国企难保自主权

盛大林

停止近12年的国有企业红利征收,或将从2007年开始恢复。有海外媒体报道称,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国有企业可能从明年起重新开始支付红利。“我们已经备好了所有文件,”李荣融对上述媒体表示,“我们预期,这些文件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得到(国务院)批准,然后,我们将开始实施这一计划。”1994年之前,国有企业长期实行“统收统支”制度。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企的税后利润归企业所有,红利停止征缴。(据12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

一年前,李荣融的一句“国资委最大的权没有落实,就是收益权”曾让大多数国人大吃一惊。一时间,质疑之声铺天盖地。尤其是当有关部门公布2005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高达7000亿元,以及国有垄断企业的工资福利畸高的情况曝光后,这个问题更加不可回避。

看来,国人的这个心结很快就能解开了。有消息说,今年我国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可能突破1万亿元。如果能交上一半,财政收入就会增加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去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5!不过,李荣融表示,在头两年,这些红利应该用于完成企业的改革重组,其次,将投资于企业的弱势领域,比如研发领域。羊毛出在羊身上,又要用到羊身上——作为主人的全民还是见红不见利。

问题不仅于此。一旦开始向国企征收红利,一系列新问题和老问题又将随之而来。首先是红利如何征收以及征收比例的问题。有人主张“一刀切”,有人主张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谈判”,有人提议根据各个产业板块盈利情况的不同设立板块红利指标。“一刀切”过于武断,有的可能收得太多,有的可能又收得太少,不公平;分别“谈判”的工作量太大,几乎没有可操作性;设立“板块指标”其实是局部的“一刀切”,一来板块如何切割比较困难,二来仍然存在不公平的问题。——这都还是技术性的问题。

根本的问题是激励机制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当初之所以改“统收统支”为“利润自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国企效益普遍不好、政府负担沉重;一方面恐怕也是想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国企如果赚钱了,经理人和职工就能直接从中获利。近年来,很多国企尤其是垄断国企的经理人和职工也确实从中尝到了甜头。现在又要开始征缴红利了,国企的经理人还会像以前那样卖力吗?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到底需要多大的再投入,政府当然没有企业清楚。如果政府要求国企缴纳50%的红利而企业说只能交20%,不然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及生存,怎么办?说来说去,又回到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上。十几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政企分开,甩手式的“利润自留”正是与政企分开相配套的。现在政府又要收回收益权,那么国企的经营自主权如何保证?国企效益差时,政府甩手;国企效益好了,政府伸手——这难道不是一种机会主义吗?

反反复复,除了已经改制过的,现有国企的改革似乎又要回到了原点。收也不是,放也不是,国企始终是政府手中的“烫手山芋”。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最好的办法还是市场化。除极个别必须由政府经营的行业外,凡属一般性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都必须走向市场。实际上,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当然,留下来的国有企业还会面临上述问题,但因其数量极少,政府就好办多了。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6-12-06/025811709239.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