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杂文时评 |
别把地理“孤岛”变成经济“孤岛”
盛大林
近年来,海口市的肉、蛋等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是什么原因呢?据报道,海南省自2003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准入产地目录制,对进入该省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实行准入制管理,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来自于准入产地目录,并在港口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检测,符合标准方可进入省内。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处的张处长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孤岛,海南有天然的建立“无疫区”的条件,国家也鼓励这么做,他们对外面的肉、蛋检疫比较严格。(据8月9日《海南特区报》)
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所谓“开放”,就是允许各种市场要素自由的流动。因为只有这样,市场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各种市场主体才能充分地展开竞争,从而更大地发挥资源利用的效率。而“准入制”则是人为地设置门槛。这种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
逆市场经济规律而行,必然受到市场的惩罚。据报道,自2003年8月1日起海南省实行准入产地目录制后,海南猪肉市场每年原本存在的80万头-100万头肉猪的缺口和海南肉鸡市场每年原本存在的2000万只肉鸡的缺口进一步扩大。由于市场门槛被抬高,以前流向海南省的肉、蛋转而销往两广地区,加剧了海南的供不应求。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竞争,逐渐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有一家养殖企业的猪肉在岛内市场占有了70%的份额,鸡蛋则占有了60%的份额。有了“垄断”地位,自然产生垄断价格。当被问及本地产的鸡蛋为什么比内地运来的贵时,一位鸡蛋贩子对记者说:“人家一家生产,就要定这么高,你能有什么脾气?”
当然,市场经济无门槛也不是绝对的。即使是一直倡导自由贸易的欧美国家也时常出台一些保护政策。但这只是特例。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绝不会贸然施行。即使是这样,也会招致贸易伙伴的批评。海南作为一个孤岛,建立“无疫区”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建立“无疫区”就必须实行“准入制”吗?笔者不知道海南准入目录的产地是如何确定的。但既然进入产地目录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在入岛时都还要经过防疫监督检查站的检测,那就说明这些产地的产品也不能保证是无疫的;既然这些产品也不能保证无疫,那么为什么要把其他地方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排斥在外呢?这样的准入制度,除减轻了检查站的工作量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呢?
曾几何时,海南特区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当时的海南岛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知吸引了多少资本和人才。但在新一轮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海南却变得越来越沉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下降的趋势。这固然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使特区的政策优势逐渐丧失的原因,但海南地方的政府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呢?笔者以为,作为一个孤岛,海南既要充分利用地理上的优势,在生态环境上作足文章;同时也要让孤岛融入到全国的大市场中去,在市场环境上不断优化——地理上的孤岛如果变成了经济上的孤岛,绝不是好事。
链接: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6/08/09/010011939_02.shtml
盛大林
近年来,海口市的肉、蛋等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是什么原因呢?据报道,海南省自2003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准入产地目录制,对进入该省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实行准入制管理,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来自于准入产地目录,并在港口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检测,符合标准方可进入省内。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处的张处长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孤岛,海南有天然的建立“无疫区”的条件,国家也鼓励这么做,他们对外面的肉、蛋检疫比较严格。(据8月9日《海南特区报》)
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所谓“开放”,就是允许各种市场要素自由的流动。因为只有这样,市场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各种市场主体才能充分地展开竞争,从而更大地发挥资源利用的效率。而“准入制”则是人为地设置门槛。这种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
逆市场经济规律而行,必然受到市场的惩罚。据报道,自2003年8月1日起海南省实行准入产地目录制后,海南猪肉市场每年原本存在的80万头-100万头肉猪的缺口和海南肉鸡市场每年原本存在的2000万只肉鸡的缺口进一步扩大。由于市场门槛被抬高,以前流向海南省的肉、蛋转而销往两广地区,加剧了海南的供不应求。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竞争,逐渐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有一家养殖企业的猪肉在岛内市场占有了70%的份额,鸡蛋则占有了60%的份额。有了“垄断”地位,自然产生垄断价格。当被问及本地产的鸡蛋为什么比内地运来的贵时,一位鸡蛋贩子对记者说:“人家一家生产,就要定这么高,你能有什么脾气?”
当然,市场经济无门槛也不是绝对的。即使是一直倡导自由贸易的欧美国家也时常出台一些保护政策。但这只是特例。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绝不会贸然施行。即使是这样,也会招致贸易伙伴的批评。海南作为一个孤岛,建立“无疫区”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建立“无疫区”就必须实行“准入制”吗?笔者不知道海南准入目录的产地是如何确定的。但既然进入产地目录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在入岛时都还要经过防疫监督检查站的检测,那就说明这些产地的产品也不能保证是无疫的;既然这些产品也不能保证无疫,那么为什么要把其他地方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排斥在外呢?这样的准入制度,除减轻了检查站的工作量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呢?
曾几何时,海南特区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当时的海南岛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知吸引了多少资本和人才。但在新一轮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海南却变得越来越沉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下降的趋势。这固然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使特区的政策优势逐渐丧失的原因,但海南地方的政府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呢?笔者以为,作为一个孤岛,海南既要充分利用地理上的优势,在生态环境上作足文章;同时也要让孤岛融入到全国的大市场中去,在市场环境上不断优化——地理上的孤岛如果变成了经济上的孤岛,绝不是好事。
链接: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6/08/09/010011939_02.shtml
前一篇:保姆受虐案暴露“公民教育”缺失
后一篇:《南方周末》表现出了应有的气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