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童”谣言究竟是谁制造的?

(2006-07-20 13:54:46)
分类: 杂文时评
“神童”谣言究竟是谁制造的?
盛大林

年仅13岁,高考得了674分,可能被清华大学录取!几乎在一夜之间,“神童”刘昕的美名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但最新的报道说,刘昕的实际年龄为16岁。虽然户口簿和身份证搞错了,但老师、同学、亲戚都知道他的实际年龄。而且,记者采访时他也一再重申自己16岁,但报道总说他是13岁。对此,刘昕很有压力,刘父也很生气。谈到这样“炒作”的动机,刘父说“可能是为了某个学校吧”,而与此同时,“13岁神童”母校——21世纪双语学校的招生广告发布和招生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7月19日《江南时报》)

谣言的始作俑者是那所学校吗?仅仅是学校想炒作吗?

“13岁神童”的报料可能确实是那所学校提供的,学校可能也确实有借机炒作扩大宣传的动机。但媒体不是学校的,记者也不是学校的员工,为什么让学校当枪使呢?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记者,首要的就是要客观记录、忠于事实,这是最基本的新闻职业准则。然而,在刘昕明确告知的情况下,记者却不改“初衷”,这不是故意制造谣言吗?

记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收了学校的红包,二是想写“大新闻”。如实记录与明知故错的区别很明显:“13岁考生上清华”的新闻含量极高,这样的“新闻”不仅好发,而且自己还能成“名记”;而“考生的年龄被搞错”只是个一般的新闻,甚至不是新闻,如果如实地写,很可能白忙活一场。当然,想出名的可能还包括媒体。

这样的事情绝非仅见,“成都一女孩住猪圈励志”与此如出一辙。当初记者采访时,那个叫余平的女孩明明白白地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住猪圈是因为家里的房子太少实在没地方住,但记者非把“励志”的帽子扣到她的头上,还硬与“卧薪尝胆”联系起来……一时间,沸沸扬扬。

全国的读者都被忽悠了。记者和媒体的目的也达到了。但远扬的是“臭名”,而不是“美名”——他们虽然暂时吸引了一些眼球,但失去的是媒体的公信力!


链接:http://news.163.com/06/0719/03/2MC70C2200011229.html
http://china.rednet.cn/c/2006/07/12/93571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