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险最大、成功率最低的犯罪是什么?

(2005-11-25 11:18:19)
分类: 杂文时评
风险最大、成功率最低的犯罪是什么?
盛大林

昨天,南阳又发生了一起绑架案。4名绑匪先后被擒获。(据《东方今报》11月25日报道)

故事情节如往常一样:一名7岁的小学生在上学途中被4名绑匪绑架,向家长索要20万元赎金。虽然绑匪威胁孩子的家长不要报警,但家长还是报了案。警方一方面要求孩子家长按照绑匪的要求送上18万元现金,一方面布下天罗地网。绑匪不断地变换交接的地点,4名绑匪也化整为零,但谁也未能侥幸逃脱。

这样的新闻,隔三岔五都能从报纸上看到。就在前几天,郑州刚刚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案。在警察强行突破的一瞬间,绑匪引燃了绑在自己身上的炸药。

结果无外乎两种:一是被抓然后获重罪,二是当场死于非命。

这样的结果几乎是必然的。绑架一般都是为了索要钱财,要拿钱就必须与被绑者家属约定地点(若是要求汇入指定账号的银行卡,也随时处于被监控之中),也就是说,犯罪行为的后半段必须暴露。绑匪的一线希望只能寄托在未报警上,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因为绑架案绝大多数未能得逞,所以但遇此事,被绑者亲属一般都会报警;只要一报警,就是瓮中捉鳖,绑匪插翅难逃!

风险最高、成功率最低的犯罪是什么?恐怕非绑架莫属了。

既然如此九死一生,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呢?

比较合乎逻辑的解释应该是: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司法不公、城乡不公、分配不公、就业不公、行业不公、教育不公等)造成了一些人的仇富乃至反社会的心理;极端的贫困使一些人产生极端的心态,自感走投无路,以致铤而走险。后一种情况可能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明知是“上刀山,下火海”,却还要“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绑匪作出决定前的矛盾心态可想而知,绑架后被抓前惶惶不可终日的情状也不难想像。每每想起那一幕幕惨烈的经过,我都有一种飞蛾扑火式的悲壮感。

一个和谐的社会,不应该把人逼到这个份上;一个文明的国家,不应该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政府和公众都应该明白:类似绑架这样的事件,不仅危害着绑匪自己的生命,而且也威胁着全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威胁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杜绝是不可能的)“自取灭亡”而且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对症下药。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正……最重要还是为社会底层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