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雨无伦次 |
http://www.suowe.com/wallpaper/2005/01/apple_MM/Apple_MAC_MM_051.jpg
2、内容创新
《苹果日报》在内容上也颇有特色及创新之处。
A、包罗万象
《苹果日报》一名高级职员曾表示,该报希望成功地吸引其他报纸各十分之一的读者。因此在内容上要兼容并蓄,让不同类型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为争夺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教育水平的读者,现时香港的综合性报纸大部分均属包罗万有,而《苹果日报》可说是其中的佼佼者。每天的《苹果日报》包括一般四叠报纸:
第一叠新闻版:要闻、香港新闻、法庭消息、香港政情、两岸新闻、体育新闻、时事专辑、华南新闻、世界之窗和国际新闻等;
第二叠财经版:财经新闻、股票投资、港股图表分析、香港股市行情、财圈纵横、金汇投资、地产和国际金融等;
第三叠娱乐版:娱乐资讯、电影及电视节目表、自由讲场、服务站、读者来函和六合彩等;
第四叠副刊版:世界漫游、完全手册、开心家庭、蓝医生信箱、进取领域、内幕消息、豪情夜生活、寰宇奇趣、运程、减价市场、家事要点、GAME阵地、第二课堂、玩足一日、自己煮、车天车地和健康专题等。
另外,根据不同的日子,马经版的篇幅有增减,而广告版面则贯串于各种内容之中。
“超级市场式内容,快餐式消费阅读”,这是《苹果日报》的内容及读者的阅读习惯的生动形容。报纸内容包罗万有,读者各取所需,没有人会整份报纸一字不漏地看遍,于是“多层次,多动能”的报纸内容,能满足读者各种类型层次的需要,将绝大部分的人都纳入读者范围。
B、杂志化
在报纸分工方面,《苹果日报》也日趋精细。副刊的一些专栏呼吁读者“报料”,由记者跟进,综合资料后可能由一个写手完成文稿,除编采分工明确外,采访与写作也有制度上的分工。
C、娱乐新闻化
在《苹果日报》出版之前,香港报刊娱乐读者的行规是大家互道有无,不注重独家消息,各报娱乐版的报道大同小异。而且惯于报喜不报忧,甚至依靠由明星艺人提供的消息材料。
D、新闻娱乐化
娱乐版要新闻化,强调有“硬料”;新闻版别要娱乐化,强调趣味性。新闻的任务不但要令公众知悉社会大事,同时又要娱乐读者,吸引他们的注意。
传统的新闻结构可能不完全适合现今市场新闻学的需要,时尚的是“说故事”形式的报道手法。《苹果日报》的记者在稿件中时有个人感想,多用感叹号,所选图片角度“逼真”,喜爱用大特写,将新闻背后的片断都详加交待,重大新闻的报道中更有“记者手记”方式的小特写。而且,在新闻中也不顾忌口语化字句的出现,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E、副刊生活化
《苹果日报》的副刊命名为“生活副刊”,很贴切地表达了他内容资讯化、实用性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
“生活副刊”刊出各类对读者有用的服务指南、资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在副刊的饮食版更显出其独具之匠心,用英文刊出食谱,供读者家中的菲佣实习,不需读者费神翻译解释。副刊内容就如超级市场的商品,部分副刊内容更与广告形式结合,介绍文章中列出商户宣传。其强调自已是“全开放式”的副刊,供读者一起参与,一起成长,读者提供有用的资讯则可获稿酬。如果读者喜欢到处游逛,知道哪里有便宜及好的货品服务,就可报名作为“苹果突击记者”。
《苹果日报》副刊也与有线电视、无线电视等机构合作,在报上推出语文课程、电视节目文字版等内容,以求“互动”与“多媒体”的特色。
F、马经角色重
赛马消息和“贴士”还是香港报纸不可或缺的内容,大众化报纸和精英报纸都有马经版。每到赛马日,马经版受欢迎的报纸销量便上升。《苹果日报》先是罗致有名气的马经编辑,继而出高稿酬找名家写手,务求令马经消息资料详尽,“贴士”准确,透过替马迷服务来带动销量。
G、进军零售业
进军香港速销业,是《苹果日报》的一项特殊运作策略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