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的一点心得
(2013-11-05 08:50:32)
标签:
亲子阅读 |
分类: 岁月的童话 |
以前我写过关于培养孩子阅读的帖,现在想写一写关于亲子阅读的一点心得,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
0-5岁的亲子阅读,我更倾向于亲子交流上。
优秀的绘本有很多,我们恨不能都让孩子们读到。但我们都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反反复复的阅读同样的几本书。有些妈妈会担心这样子阅读孩子所学有限。其实同一本绘本,孩子既然喜欢反复阅读,那就意味着她每次的阅读都能从中体会到不同的东西。而能不能让孩子领会到更多的东西,那就要看妈妈的本事了。现在很多出版社的绘本都会在后面有一个导读,妈妈可以自己先看看,然后再想想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补充引导。那么在跟孩子一起读的时候,可以边读边问,听听孩子的想法。如果你的想法跟孩子的不太一样,你还可以告诉孩子你的想法。不去评判孩子的想法,但表达你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孩子去思考。这样的阅读,看似没有办法顺利完整的阅读完一本书,但孩子从中学到的东西,比单纯念完一本书的文字要多。而且因为孩子会反复的读,对于她自己感兴趣的书,有时不需要亲子阅读,她自己也会翻看,所以不必担心孩子没有读完一个故事。
很多孩子的毛病,比如脾气坏,急躁等等,其实都是身边的大人处理不当造成的。因为孩子也是有情绪的,但她实际上不懂得如何表达,如何管理,而成人也没有做一个良好的示范。遇到所谓的“问题”孩子,请相信,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那么在思考解决孩子问题时候,也要想想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其实这些都可以通过亲子阅读中良好的交流来起到引导的作用。我们借助一些绘本,可以教会孩子这些东西。很多绘本都会讲述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同样的,对于这类绘本,也不要单纯的读给孩子听,可以读到某些片断的时候,问问孩子她会怎么做,或者是做一些角色扮演,让她体会一下不同情境下的感受。孩子在这样的亲子阅读交流当中,自己体会,思考如何面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在她再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她所采取的方法就不再是威胁或对抗。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阅读量能上去,大量的阅读。但实际上新书添加得太快,对孩子深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好处。这种情况有点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量上去了,但都是泛读而已。很多可能也就是翻一下。这个在她独立阅读写作后更能体现出缺点。同样的,五岁之前的孩子也不必要添置大量的绘本。前面说了,孩子喜欢反复阅读某几本书,那么同类型的书就不必准备太多。也不必强调孩子在这个阶段认字。因为在反复的阅读当中,无需特别的教,孩子也会认识和记住一些常用的字,进而发展到自己阅读。相对于绘本中的文字,我觉得妈妈更需要引导孩子看图。因为图画的想象空间比绘本中的文字更大。读一本绘本,甚至不必拘泥于书中的文字,你和孩子可以天马行空的发挥你的想象力去描绘一本你们自己的绘本。这就是说故事的能力。我觉得这是写作的基础。
写到这里,大家可能也看出我不主张用故事机或类似的机械化的讲故事了。用故事机,妈妈可能省事了,但孩子学到的东西相对的少了。特别低龄的孩子,你想她深层次的理解,单纯靠她自己显然不行。或者说,她可能心里有某种想法的萌芽,但因为没有交流,所以她没有办法表达出来并且完善。那我们的阅读仅仅在于让她读到很多的故事吗?而不是从这个故事里面学到什么吗?这样量化引起的质变,我觉得还不如你每天二十来分钟的亲子阅读交流来得快且有效。当然很多妈妈会提到孩子会不停的让你讲,很累人。这里面也就有一个行为管理的引导。比如开始讲故事之前,可以跟孩子讲明白今天的阅读交流时间,让孩子学会规则的执行。
如果早期亲子阅读良好的形成,那么过渡到独立阅读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孩子对阅读已经有一种兴趣,即使你不陪伴的情况下,她自己也会去翻阅一些她想看的书。在孩子已经能独立阅读的情况下,我还是建议父母最好能坚持亲子阅读到小学高年级。我在阿宝一年级的时候,就没有开展亲子阅读了。因为彼此都有自己看的书,交流的机会极少。这是我做得不好也很遗憾的一件事。
亲子阅读可以说是一件乐事,也可以说是一件苦事。因为里面有很多快乐,但因为时间就那么多,可能需要你牺牲自己做其他事情的时间。但这样的亲子阅读也就那么几年,错过了,也就没有了,也回不去了。亲子阅读带给孩子的益处可能没有办法用文字来形容,这不仅仅体现在孩子的语文学习上。很多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良性交流起于亲子阅读。亲密的亲子关系我觉得是我很珍惜的,很珍重维护的。不管是为了什么,亲子阅读都值得我们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