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上一篇关于《南京!南京!》的文章,会被新浪博客的编辑放到博客首页上,后来又放进了有关这部电影宣传的有关专题中,以至于有那么多的读者读到了它。从这篇文章不多的评论以及其他同类文章也同样不是很多的评论中,如我所料地我知道了有不少人将不会去看这部电影。尽管不去的理由不太一样,但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不打算去看电影的人却有一个共同的态度:我不会去看这部电影,但会记住这段历史!
如你所见,我在文章里也说“记住历史有很多的方式”,不一定非看这个电影不可。但一个多礼拜过去了,《南京!南京!》在我生活的城市还没有公映,但其间我听到的关于这个电影的越来越多的议论让我意识到,我说的这句话其实只在理论是成立的,真实的情况是——这也是我想问问那些不打算去看这个电影而又坚定地要面对这段历史甚至想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的一个问题:仅就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言,我们今天,究竟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去了解和记住这段历史!在这些方式中,你到底会选择哪种方式?
就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们这个社会所做的事情事实上非常有限,但仅就已经出版的有关书籍而言——历史著作或者文学作品,到底又有多少人平时会去认真阅读有关它们?到底有多少人会在仅仅一般性地知道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大屠杀这件事和与这件事有关的一些极其粗略的数字之外还更多地更深入地了解这段惨痛的历史?除了之前的少数几部电影之外,我们每年出版的那么多书籍中到底又有多少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读物能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段历史?就算这类书籍日益多了起来,我们又有多少人会像追看那些狗屁成功学书籍、股市赚钱攻略、养生宝典一样去认真阅读这些书籍呢?也许你有,但我没有,除了偶尔像读其他消息一样看过一点点关于这件事的零星报道外,我一本关于大屠杀的历史书也没读过,可我以前也一直宣称我要记住这段历史!
南京有个详尽记录这段历史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但我们到底有多少去过南京的人会去大屠杀纪念馆看一看?又会有多少还没有去过南京的人,会哪怕是在去这个城市旅游的时候,顺便为自己安排一次对这场灾难的凭吊之旅?令我深感不安的是我自己一共去过四次南京,但四次都没有去,可我以前也一直宣称我要记住这段历史!我以前没觉得这是一件事情,但现在不会了,我或许不会为此专门去一趟南京,但如果下一次有机会去南京我一定去纪念馆看看。我希望没去过的人也会去。
没错,《南京!南京!》只是一部电影,但如果你连这个电影都不打算去看,那么请告诉我,关于这段历史,除了你在学校里知道的那点其实是少的可怜的历史教育之外,你还看过什么了?你还打算更进一步地看点什么呢?关于大屠杀,我以前只看过一部叫《屠城血证》的电影,但老实说我基本已经忘记那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了,可我以前也一直宣称我要记住这段历史!固然,电影的场面或许真的是如许多人已经看到的那样可怕,可怕到让人可能噩梦连连,但是,你能告诉我,在面对这段历史的时候,还有什么不那么可怕的不至于让我们做噩梦的东西可看呢?和那些其实已经消失的真实的历史景象相比,电影所能展示的恐怖与悲惨程度我想远不及其百分之一,可是连这百分之一我们都不敢面对,你还跟我说你会要去以其他方式面对这段历史,那如果不是撒谎,至少也是不负责任的无知!
说到无知,我想起朋费霍尔的一句话:“无知从来不是一种智力缺陷,而是一种道德缺陷。”我不想用朋费霍尔的这句话作垫脚石以获取我可耻的道德制高点和优越感,进而对那些不想去看这部电影的人实施道德审判——我哪有这个资格!其实对历史,我们大家都挺无知的,但无知的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其实和道德有关,而道德的问题首先是个态度问题。
如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在包括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在内的一切态度问题上,“人其实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有原则有态度有立场的,人的态度很多时候是被逼出来的。”面对历史,尤其是这么刻骨铭心的一段历史,谁都不想随便糊弄一下就草草打发了吧?那么基于此,现在我们就来逼问一下我们自己:对上面所提出这些问题,你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能够问心无愧地诚实地回答“是”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