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冯尼古特学写作

(2006-11-02 19:25:13)
分类: 没影的事

向冯尼古特学写作向冯尼古特学写作向冯尼古特学写作

  《没有国家的人》是一本不到8万字的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将近一个礼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之前老觉得冯尼古特这样的大师不写则已,一写,则必然有深奥的东西,所以,看到他那些嬉皮笑脸的文字总要翻来倒去地琢磨,这很费时间和心思,但平均一天读1万字的速度读下来,到最后突然明白,嬉皮笑脸就是嬉皮笑脸,没什么深奥的东西,有趣而已。

  但除了读得开心,还是有一些收获。这收获无关世道人心或宇宙人生,只关乎写作。用来检讨自己的写作,很有心得。

  第一,冯老师谈到“创造性写作”的第一个规则,他的观点让我大吃一惊:“不要使用分号。分号就像患有易装癖的阴阳人,绝对等于什么也没说。惟一能说明的是你上过大学。”冯老师讨厌分号,我以前不知道,但我上过大学这谁都知道,可我一直爱用分号,现在看来全是瞎忙活,浪费得厉害。我没冯老师深刻,想不到分号那么罪大恶极,只是觉得分号的好处在于能使句子有层次,因而显得思想有深度和广度,进而让大家觉得我这个人比较有学问,现在看来真是犯了个大错误——因为没人会觉得患有易装癖的阴阳人是有学问的人。我有学问吗?是,那就戒掉分号。
向冯尼古特学写作向冯尼古特学写作

  以前我听很多人说写作的第一大忌是形容词,这个毛病我现在基本上戒掉了,感觉清爽了很多。接着我开始戒副词——这件事情正在做。美国另一位高人史蒂芬·金说得好:“通往地狱的路就是由副词铺成的。”我不想进地狱,所以我要在自己快到地狱门前的时候做完这件事。

  同时在戒的是我最爱用的关联词——“因为所以即使然而与其但是……”,还有什么“换句话讲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看……”之类。对我文章里的这种关联词现象批判得最厉害的,是前诗人现传媒人封新城,为了使我为《新周刊》写的稿件能够少费周折、顺利过关,免去返工修改之苦,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同时我还想戒掉破折号——在上面这点文字里我一口气就用了四个。没真下决心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见到哪位大师对此有过明确指点,所以我决定勉强再用一段时间,直到自己觉得恶心为止。
  看《没有国家的人》的第二个收获也是关于写作的,道理要比前面讲的标点符号问题更深奥一些。冯老师以自己写《第五号屠场》为例,在解释他为什么迟迟没有动笔写下那在德累斯顿亲历的那场浩劫的原因时,他说:“当然,关于战争,我不谈它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是不可言说的。”我理解,在冯老师眼里,这种“不可言说”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说,“要想给别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得一言不发,这样,老百姓就不得不去想象各种野蛮的行径了。”二是不能说,能说出来的灾难肯定不是真正让你伤心到死的灾难,不去说它,是不想让它再伤你一次。

向冯尼古特学写作

  当然,冯老师最终还是写了德累斯顿的浩劫,但他换了种方式——他用的是小孩子的方式,有点像皇帝新衣里的小孩子的方式。懂这个意思吗?很简单,小孩子眼里没有什么灾难啊或者幸福啊那样的东西,只有真相,所以,他说出来了。很多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总喜欢把自己的所谓苦难啊不幸啊拿来说事,如果不够苦也不够难,就添油加醋,这说明他们太成熟了,他们不是小孩子,他们是祥林嫂——但谁会真的同情祥林嫂呢?活该!对,就是活该!

向冯尼古特学写作

  说灾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你如果一旦真的被这个灾难性的打击伤到要害,你还真的没法儿去说,你见过一个伤心致死的人张嘴说自己很伤心吗?你当然没见过,因为他都死了。对,就是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