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大家的事 |
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测试一下自己在思维方式和习惯上到底是属于哪种类型,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是不是可以把自己划入目前一个比较时髦的新群体——“新右派”。
这是一个《新周刊》上两期生拧出来的新概念,其创意源于美国著名的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Daniel
H.
Pink)的一本倡导右脑思维新趋势的著作《全新思维》。一般来说,大多数人认为大脑两个半球不仅分立,而且有主次之分——左半脑是至关重要的一半,是理性的、有分析能力、逻辑能力的,符合人类对大脑的一切期望,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而主司情感和形象的右脑只起辅助补充作用,它无语言能力,是不平衡的、本能的,是一个自然天生的、已过时退化了的器官。针对这种观念,平克以大量事例和清晰的论述表明,在今天这样一个以创意决胜负的年代,右脑的重要性将日益显现,而那些靠右脑吃饭的人才将是创领未来的最重要的力量。
在这本书里,丹尼尔·平克还进一步提出右脑时代应该具备“六感”(也就是右脑人士必须具备的六种素质):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这听起来有点玄奥,但如果把它们纳入具体情境中,就好理解多了。通过以下30道自测题,可以快速检测自己是不是平克所鼓吹的“未来在等待的人才”。先从每个题目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项,然后分别统计每一项中选的总数目,最后再到题目后面去寻找最终答案。
设计感(design)
[ ]1.你会怎样打扮自己:
A.谈不上打扮,也不在乎牌子,过得去就好
B.只认牌子货,严格按照时尚杂志的搭配指南来进行
C.不管是名牌店还是小店,总能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衣饰
A.谈不上打扮,也不在乎牌子,过得去就好
B.只认牌子货,严格按照时尚杂志的搭配指南来进行
C.不管是名牌店还是小店,总能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衣饰
[
]2.别人向你提起一幅广告海报时,你会:
A.只记得广告语,不记得画面了
B.只记得广告代言人
C.对广告画面印象深刻
A.只记得广告语,不记得画面了
B.只记得广告代言人
C.对广告画面印象深刻
[
]3.老板要看一份从网上下载的资料,你会:
A.直接按网页格式打印
B.存成纯文本格式之后打印
C.下载文字,经过排版、选字体字号之后再打印
A.直接按网页格式打印
B.存成纯文本格式之后打印
C.下载文字,经过排版、选字体字号之后再打印
[
]4.第一次来拜访的客人能不能一下子就找到你的办公桌?
A.不能,因为我的桌子和别人的没什么区别
B.不确定
C.能,因为我的位置被改造成了自己的小天地,比如堆满卡通玩偶、贴满画
A.不能,因为我的桌子和别人的没什么区别
B.不确定
C.能,因为我的位置被改造成了自己的小天地,比如堆满卡通玩偶、贴满画
[ ]5.你觉得自己属于以下哪一类人:
A.有耐性,缺乏想象力
B.耐性和想象力都算中等
C.有灵感,缺乏耐性。
A.有耐性,缺乏想象力
B.耐性和想象力都算中等
C.有灵感,缺乏耐性。
故事感(story)
[
]6.为了说服客户接受自己的提案,你会:
A.用PPT演示提案的来龙去脉
B.把提案做成精美的印刷品
C.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客户描述提案
A.用PPT演示提案的来龙去脉
B.把提案做成精美的印刷品
C.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客户描述提案
[
]7.周末要加班,但你需要同事的帮助才能完成。你会这样对不想加班的同事说:
A.“这是工作,做不完的话大家都会有麻烦。”
B.“我也不想加班啊,但不加又怎么办呢,帮帮忙吧。”
C.“这件事情少了你怎么能行呢?对不对?”
A.“这是工作,做不完的话大家都会有麻烦。”
B.“我也不想加班啊,但不加又怎么办呢,帮帮忙吧。”
C.“这件事情少了你怎么能行呢?对不对?”
[
]8.在公司的聚会上,需要你扮演逗趣的丑角,你会:
A.认为自己不合适,直接拒绝
B.表示需要考虑考虑,其实是想找机会推掉
C.愉快地接受,而且在聚会上自创段子,表现出色
A.认为自己不合适,直接拒绝
B.表示需要考虑考虑,其实是想找机会推掉
C.愉快地接受,而且在聚会上自创段子,表现出色
[
]9.在旅行中听到陌生人讲自己的经历,你会:
A.姑且听之,谁知道是不是假的
B.半信半疑,听过也就忘了
C.听得津津有味,即便是假的又如何?
A.姑且听之,谁知道是不是假的
B.半信半疑,听过也就忘了
C.听得津津有味,即便是假的又如何?
[
]10.对于一段已经结束的感情,你的态度是:
A.过去就过去了,不需要再提起
B.不会刻意遗忘,有时也会想起某些片断
C.经历是一笔财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情景和细节都是宝贵的记忆
A.过去就过去了,不需要再提起
B.不会刻意遗忘,有时也会想起某些片断
C.经历是一笔财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情景和细节都是宝贵的记忆
交响能力(symphony)
[
]11.具体执行中遇到难题,需要马上决断的时候,你会:
A.不管有多急,也要慎重考虑才能作出决定
B.左思右想,难以决断
C.凭直觉决定
A.不管有多急,也要慎重考虑才能作出决定
B.左思右想,难以决断
C.凭直觉决定
[ ]12.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迷路了,你会:
A.向路人问路或者在大街上寻找地图
B.向警察求助
C.通过记忆中的画面或者感觉找到方向,比如飘香的面包店
A.向路人问路或者在大街上寻找地图
B.向警察求助
C.通过记忆中的画面或者感觉找到方向,比如飘香的面包店
[
]13.拿到一个新款手机或者数码相机时,你会:
A.先仔细研读说明书再说
B.在别人的指导下摸索机器的性能
C.既不需要说明书,也不需要旁人指点,自己就能上手
A.先仔细研读说明书再说
B.在别人的指导下摸索机器的性能
C.既不需要说明书,也不需要旁人指点,自己就能上手
[ ]14.公司发生办公室恋情,你的反应是:
A.完全不知情,因为觉得跟自己无关
B.经其他同事点拨才知道有这回事
C.从蛛丝马迹早就洞悉一切,只是不予置评
A.完全不知情,因为觉得跟自己无关
B.经其他同事点拨才知道有这回事
C.从蛛丝马迹早就洞悉一切,只是不予置评
[ ]15.你平时喜欢读以下哪一类的书:
A.非虚构读物,包括社科、人文、史学、传记等
B.流行读物,如畅销小说、历史随笔等
C.幻想读物,如《银河系漫游指南》
A.非虚构读物,包括社科、人文、史学、传记等
B.流行读物,如畅销小说、历史随笔等
C.幻想读物,如《银河系漫游指南》
共情能力(empathy)
[ ]16.一位朋友向你倾诉心事,你会:
A.尽自己最大努力不让别人知道它
B.朋友刚离开,你就马上找别人来议论这个问题
C.根本没有想过把它传给别人听
A.尽自己最大努力不让别人知道它
B.朋友刚离开,你就马上找别人来议论这个问题
C.根本没有想过把它传给别人听
[
]17.工作正忙的时候,偏偏有同事生病住院,你会:
A.实在走不开,代以电话慰问
B.有空的时候就去探望,没空的时候就不去了
C.尽量挤出时间去探望,哪怕只能待一小会
A.实在走不开,代以电话慰问
B.有空的时候就去探望,没空的时候就不去了
C.尽量挤出时间去探望,哪怕只能待一小会
[
]18.曾经打过交道的人打电话给你,你会这样回答:
A.“请问,你是——?”因为一时间想不起他的名字了
B.“你好,请问是哪一位?”完全不记得他是谁了
C.“×××先生你好,好久没联系。”
A.“请问,你是——?”因为一时间想不起他的名字了
B.“你好,请问是哪一位?”完全不记得他是谁了
C.“×××先生你好,好久没联系。”
[
]19.在咖啡馆,邻座有一个女孩突然哭起来,你会:
A.表示关注,但不会有什么举动,觉得她可以平静下来
B.想过去说两句,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C.走过去询问她,“需要帮忙吗?”
A.表示关注,但不会有什么举动,觉得她可以平静下来
B.想过去说两句,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C.走过去询问她,“需要帮忙吗?”
[
]20.约了朋友,他/她却迟迟不到,也没有通知你,你会:
A.觉得此人很不靠谱
B.一边等一边心里嘀咕
C.觉得朋友应该是不得已,自己正好也可以考虑一些事情
A.觉得此人很不靠谱
B.一边等一边心里嘀咕
C.觉得朋友应该是不得已,自己正好也可以考虑一些事情
娱乐感(play)
[
]21.假如有朋友或同事对你恶作剧,你会:
A.当场发火,拂袖而去
B.心里可能不高兴,但没有溢于言表
C.跟他们一起大笑
A.当场发火,拂袖而去
B.心里可能不高兴,但没有溢于言表
C.跟他们一起大笑
[
]22.周末在家里穿着破T恤做清洁,朋友突然不期而至,你会
A.觉得很尴尬,赶紧把衣服换掉再出来招待朋友
B.表示抱歉,希望朋友不要介意
C.自嘲“难得搞一次行为艺术,正好被你看到了”
A.觉得很尴尬,赶紧把衣服换掉再出来招待朋友
B.表示抱歉,希望朋友不要介意
C.自嘲“难得搞一次行为艺术,正好被你看到了”
[ ]23.对于游戏,你的看法是:
A.纯属浪费时间,而且会带来负面影响
B.偶尔玩玩也不错
C.游戏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作为职业
A.纯属浪费时间,而且会带来负面影响
B.偶尔玩玩也不错
C.游戏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作为职业
[ ]24.你是不是很久没有大笑过了?
A.是的,压力太大,笑不出来
B.不记得了,一个月还是多久
C.不,很多事情可以让我大笑,比如看《加菲猫2》
A.是的,压力太大,笑不出来
B.不记得了,一个月还是多久
C.不,很多事情可以让我大笑,比如看《加菲猫2》
[ ]25.被人评价为“八卦”,你会:
A.视为一种侮辱
B.有点不高兴,觉得这不是一个好词
C.有点得意,因为这表明自己的心态足够娱乐
A.视为一种侮辱
B.有点不高兴,觉得这不是一个好词
C.有点得意,因为这表明自己的心态足够娱乐
探寻意义(meaning)
[ ]26.选择一份工作,你最看重的是:
A.有发展空间,待遇良好
B.稳定,有安全感
C.氛围好,同事情趣相投
A.有发展空间,待遇良好
B.稳定,有安全感
C.氛围好,同事情趣相投
[
]27.假如到了35岁才发觉现在的工作不适合自己,你会:
A.权衡利弊,不急着作出改变
B.能混就混呗,都一把年纪了
C.去追求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不然会后悔
A.权衡利弊,不急着作出改变
B.能混就混呗,都一把年纪了
C.去追求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不然会后悔
[
]28.工作太忙,上司希望你取消筹划了好久的旅行休假计划。你会:
A.以工作为重,取消休假
B.取消休假,但心里很不爽
C.安排好工作,休假如期进行,工作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
A.以工作为重,取消休假
B.取消休假,但心里很不爽
C.安排好工作,休假如期进行,工作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
[ ]29.旅行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一种有效的休息
B.一种增长见识的方式
C.一种生活体验
A.一种有效的休息
B.一种增长见识的方式
C.一种生活体验
[ ]30.你希望人们怎么评价你的一生:
A.“对社会有用的人”
B.“一个好人”
C.“生活家”
A.“对社会有用的人”
B.“一个好人”
C.“生活家”
答案说明:选A为△型,选B为○型,选C为☆型,哪个选项最多就属于哪一型。
△型:典型的“左派”。
○型:在“左脑人”和“右脑人”之间摇摆的不定型。
☆型:典型的“右派”。
(编制/谭山山)
△型:典型的“左派”。
○型:在“左脑人”和“右脑人”之间摇摆的不定型。
☆型:典型的“右派”。
做完了上面的30道题,不管你是哪种类型的人,如果对左右脑这类问题还有点深入探究的想法的话,那么,可以看看我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想法——
人的身体是一切文化思考的源头。没有必要从很深奥的角度来理解这个说法,简单点说,因为人体有一个中轴,然后向左右两边对称延伸,所以人一思考起来,就会很自然按照这个结构来展开,要么向左,要么向右,再不就是在左右对立之后来一个统一。
一般来说,讲欧洲或者西方历史的时候,都以文艺复兴作为一个分水岭,按照上面的身体思维法则,这之前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到文艺复兴,都是一个混沌的左右不分的年代,一直在身体的这个中轴线上左右打望,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人的许多想法和做法和现在都不太一样,但因为身居轴心,可左可右,不左不右,亦左亦右,后来人们不管是向左还是朝右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在这个中轴状态中找到源头。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把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时代”就是这个意思。他觉得那个时候文明比较好,至少是完整的,没有被拆分,因而有深度,也有广度。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达芬奇就是这样的人,他和今天的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就在于你没法儿对他分类,说来说去,只有说他是“一个人”才算得上是比较贴切的。比如你说他是工程师,可他画画还真的不错,说他的画好吧,可他偏偏觉得自己对人体的研究足以使他成为一个好医生。今天的人会觉得他们很奇怪,既然是一个画家,怎么又会懂机械的东西,还会给人看病呢?于是觉得他们是天才,其实,所谓工程师、医生和画家这样的头衔,都是今天的人按照今天的分类法则强加给他们的,像达芬奇这样的时代精英,基本上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社会的要求来做事的,无所谓行医作画搞工程的。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这种人在当时一抓一大把,没什么稀奇。
但文艺复兴之后,这种人越来越少,原因是经过启蒙运动的洗脑,再配合随之出现的工业文明,人类基本上找到了一条向左的方向。表现在思维方法上,就是喜欢也很善于分类,功利心越来越强,效率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科学当道,理性至上。在文明的左行道上,社会发展得非常快,人虽然不像达芬奇那样全面了但却变得很能干,这也难怪,因为就像拉·梅特里说的那样:“人是机器”。想起达芬奇这样的前辈,人常常会很感慨,觉得自己其实基本上不配说自己是人,充其量只是一个画家(还分油画、国画、版画等等)、一个医生(还分牙科、脑科、心血管科之类)和一个工程师(还分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电气工程等等)。人都被肢解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出问题。
顺着上面的思路往下走,我们便可以知道,文明的左行道在延伸了两三百年之后也该到了拐弯的地方了。虽说各方面的迹象还不是很明显,但至少有两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转变可以说明右脑时代已经开始降临。首先是对理性的崇拜让位于对感性的沉迷,这一点,表现在当前的文化中,就是所谓创意大行其道,即兴的灵感式的执迷于细节的领悟力代替了以前理论的逻辑的系统的分析力,这样,掌管逻辑思维的左脑自然就由原来的主角变成了配角,感觉至上的体验派也就顺理成章地晋级为时代的先锋。其次是对科学的信仰开始转化为对艺术的推崇。在左脑统治的时代,先天靠右脑吃饭的艺术家其实一直很边缘地在反抗和屈服的模式中,承担着挑战左脑权威的使命,可是到了如今这样一个体验经济的时代里,情感、美感、快感等成为整个社会的核心需求的时候,艺术家们毫无疑问变成了时代的宠儿。理性与科学是左脑支配下的工业文明时代的两大法宝,现在到了新世纪,一下子都面临瓦解甚至崩溃,这的确说明世界真的在变了。
右脑世纪的降临,令那些长期以来被压制的“右派”们欢欣鼓舞,看上去,少数派开始被时势推倒前台,大家很自然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但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左派”们几百年来打下的江山根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易手,比如说,现在虽然大家都为这些年有像吕克贝松,像盖里奇这样的右脑电影而誓言准备娱乐致死,但好莱坞却仍然不失一统电影娱乐江湖的权势。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却提醒我们就算右脑世纪已经降临,那这充其量也只是一个重新洗牌的世纪,上面所说的那两个令人欢呼雀跃的“转变”其实两场残酷的战争,左右脑的互搏,虽然右脑必胜无疑,但胜利的道路何其曲折漫长。
最后有一个补充可能会让“右派”们不是很爽。虽说右派们觉得左脑思维出了问题要抛弃,但是这种说法所沿用左、右脑之分的方法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各种夸右脑比左脑强的说法其实本质上也是很左的,有明显的左脑思维的痕迹。仅仅从这一点上看,要真正摆脱左脑惯性,以人类现在的智识水平,还不太可能。而更加不可能的是,考虑到左右脑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先天局限,所以人类文明最完美的状态,应该是超越了所谓的左右之分而进入一个左右脑相互贯通的“通脑”时代,而这,几乎只是一个梦想。
前一篇:南非七日之三:世界上最冷酷的风景
后一篇:几乎接近真理之诗歌马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