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三聚氰胺的全球化过度宣传,彻底打击了中国奶粉企业,三鹿破产了,其他企业在五年后的今天,还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在苦苦支撑。
而2008年之后,曾经8.6亿参股三鹿43%的新西兰恒天然乳业,却一直扮演着中国奶粉市场的宠儿的角色。其出口中国的乳制品,至少从2008年到现在增长了5倍。而和恒天然以原料等不同的是,美赞臣、多美滋、雅培、惠氏等企业分享了中国过去五年来的所有增长成果,几乎高端市场全部被瓜分,整体占比在80%左右。
一罐成本50元左右的奶粉,被企业在终端卖成了200-300元左右,有的甚至达到500-600元左右。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的一位中国区总裁,在7月和我会晤商谈奶粉问题的时候问我:奶粉这么贵,中国人怎么了?
他不理解,为什么奶粉会卖这么贵。我解释说:“一是我们的消费者不信任中国企业;二是中国显贵富裕阶层购买力太旺盛,1000元也会有人买;三是这个行业失控了,协会、相关部门不作为,没有引导。”
我们看到,在今年6月28日《意见》出来后,政府开始对乳业进行整顿,也有意识地引导市场趋于合理。从当前来看,也就仅仅祭出了一个反垄断的举措,还被外界质疑为企业糊弄政府,并没有真的降价。
市场的整合和博弈还在进行的时候,被中国千万妈妈们钟情的新西兰乳业却爆发了肉毒杆菌问题。和二聚氰胺事件不同的是,这次问题爆发在周末,没有给企业预留公关的时间,于是,毒奶粉的事件迅速扩大,影响面涉及所有媒介机构。
多美滋、雅培、可瑞康等一直被消费者追捧的企业先后受伤。
普天盛道根据乳业经验估计,这三家企业在未来4个月中会流失10-15亿的销售额。而谁能够拿到这些销售额呢?
昨天,我在中银国际证券主办近百家基金和投资公司的电话会议上做了说明:估计多数还是让多美滋、美赞臣等企业拿走,国产品牌最多能拿到1-2亿的销售份额。
消费者的信任是当前竞争中的核心。这是首要问题。
国产企业,还是没有准备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