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经济潮中,幸福到底是什么?

(2007-08-20 10:38:47)
标签:

人文/历史

    无意中,看到了一篇短文,文字平实,句句打动人的心。现将短文转载如下:
    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
  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
  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
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
  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又托关系找熟人,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给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算了。
  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你的单位效益这么好,辞职多可惜。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一点退休金。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我们,是一个尚义轻利的民族。中国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
  于是,中国人,不能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活着。而这个目标,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理想,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老人……但是,唯一不可能是的,就是自己。
  中国人,可以很委屈的活着。可以是工作上的极不顺心,可以是婚姻上的勉强维持,可以是人际关系上的强作笑颜,可以是所有欲望的极端压制,可以是为了一个所谓的户口……哪怕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在所不惜。
  中国人,可以过异常艰难的日子,但并不能安贫乐道,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必定有一个近乎玩笑的借口;中国人,可以把高官厚禄当作成功,中国人可以把身家百万当作理想,中国人可以抛却天伦之乐四海飘荡,但是,中国人唯一不认可的成功--就是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
  于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把爱国、崇高、献身、成功、立业的情结推向了极致--他们要么在大公无私,其实是舍本逐末的漩涡里苦苦挣扎,要么在肩负重任,其实是徒有其名的怪圈里受尽折磨……唯一遗漏的就是自由和自我。
  于是,在外国,妇孺皆知的道理;在中国,没人能整治明白。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甚么?
   看完文章,心头一热,我们到底在追逐什么?传统道德认为,“父母在家,不远游!”“孝子不登高、不临渊!”而现在每年都有1亿以上的人员流动在打工和求财的路上。究其原因,难道中国人就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吗?难道我们就比那个英国卖唱的年轻人傻吗?我觉得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社会缺乏一种观念和体制。
    这个观念让我们无法摆脱很多东西,这个体制让我们在人生的保障上没有太多依靠。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能做的,只有占有和贪婪,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对“幸福”的保证。不奔波,孩子上学学费交不起;不奔波,父母生病看不起;不奔波,劳作两生都住不上房子。这些都给中国的年轻人带来了很多压力,这种压力让我们这个国家的幸福指数和幸福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而这一切,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等待着中国的卖唱者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