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达能跪下来说话,要么我们将其赶出娃哈哈”,、
“拒绝达能,拥护宗总,打倒汉奸”
“达能贪得无厌,恬不知耻,言而无信”
……
昨日(6月19日),在大标语的重重环绕下,娃哈哈召开了“北京市场2007年上半年总结大会”,不过从现场的气氛看,与其说是工作总结大会,不如说是批斗大会,批斗的对象就是跨国巨头达能。
这是有关娃哈哈达能事件北京一家媒体报道的最新版本,之前还有乐百氏员工声援宗庆后、几十家经销商声援宗庆后、以及宗庆后先生的公开信等等。从事件发展的态势来看,宗庆后绝对代表了娃哈哈的民意。
可我们似乎在这个民意中没有看到达能的任何让步,相反,达能似乎铁了心意欲“强奸”这个民意。在企业这个组织中:资本说了算?制度说了算?民意说了算?
我相信,假如在娃哈哈的所有公司中进行选票,那么宗庆后一定可以得到95%以上的支持率。可是,在和达能合资后的今天,中国员工的“民意”对娃哈哈的命运的影响似乎微乎其微。“民意”在企业经营面前似乎成了小丑,而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利益和制度。
虽然是宗庆后缔造了娃哈哈,虽然是宗庆后将娃哈哈带到了今天的成功,虽然是娃哈哈的所有员工都很支持他们爱戴的宗总,但是这永远代替不了达能51%的发言权,而达能似乎还想尽千方百计要利用自己的发言权将宗庆后拉下马。
达能很明白,娃哈哈要真正成为达能的控股企业,宗庆后的“民意”只能是最大的阻碍;而达能要在娃哈哈这个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不合作”的宗庆后则成了最大的钉子。
资本就是血和泪,企业就是企业,达能合资的目的不是慈善和中法关系,他更多的是一种“自私自利”的经济行为。达能控股娃哈哈的目的就是要利润最大化,这其实也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希望的。
达能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娃哈哈也需要为何自己的利益,这两个利益是否能够平衡?如何平衡?这不是民意问题,而是制度问题。
如果说娃哈哈员工的声援信能够解决娃哈哈的问题,那还要经济法庭和仲裁机构做什么?
最近看到的是娃哈哈和宗庆后一直在给看客们讲理,讲的很累,我们看的也很累!遗憾的是,宗庆后和娃哈哈没有给看客们讲制度,这多少让我们为宗庆后以后的仲裁是否成功有些许担心。因为在法律和仲裁面前,人家看的不是谁有理,而是看谁更符合制度。
民意可以影响娃哈哈员工的思想,甚至可以让娃哈哈的营销系统瘫痪,进而让达能得不偿失,但是他改变不了大股东达能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因为这个权力是制度给的。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法国,任何法制化的国家都很难找到讲理的地方,因为更多的理由和道德价值正在被更多的法律条文所代替。制度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从现在看,当年达能仅仅4500万美元就占据了娃哈哈51%的股权是少了很多,但是一经签订合同,就制度化了。“一言既出”那就“驷马难追”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宗庆后多年前运作的“爽歪歪”、“乳娃娃”和最近的“泡泡乐”才是其的未来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