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姜末当老师的美好回忆——美术课上画音乐

(2008-05-08 23:10:56)
标签:

不谈足球

情感

分类: 姜末日记

    匿名的朋友今天没来,或许来了没有留言,也或许对我当老师的美好回忆不感兴趣,本来嘛,人家本来就表示了对“小学教师”的不屑。没了对手,倒突然觉得有些无趣,好在张林栋留言,说他还等着看“续集”呢,他说我的这种文字比足球评论好看,呵呵,那就只能写给林栋们看了。

                       姜末当老师的美好回忆——美术课上画音乐

 

                                   (四)美术课上画音乐
 

    上回说到我的“乱哄哄”的美术课得到了肯定,绝对是真的,不泡。
    我的课能上出来,得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我们区的美术教研员刘仁政老师,一个是上海的老师周松生。
刘仁政老师现在已经退休,我们许久没有来往了,但我却始终忘不了他。当时他对我算是相当的器中,他经常到我们学校来看我的课,并多次和校长表示,要重点培养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调我去进修学校工作(这是后来校长跟我说的,不过当时坊间确实有人传说我要接刘老师班了),我们校长说自己是外行,但有刘老师这个专家的肯定,校长自然认为错不了。上海的周松生老师在全国都很有名,我也是通过刘仁政老师认识的,看过几次周老师的课,简直是大开眼界。另外周老师的漫画画得也很了得,在国内漫画界也很有名气。我曾多次向他请教,不仅教学,也有漫画。看周老师上课,我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乱哄哄”,周老师的每一堂课,基本上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就是教学理论中所说的情境教学。可惜后来周老师病逝了,我一直都认为那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巨大损失。
    该说我的那堂公开课了。那是我的一个突发奇想,课题叫“画音乐”。
    虽说是突发奇想,但我认为并不脱离教材,当时每个年级的美术教材中,几乎都有很大一部分的欣赏内容,欣赏的大多都是世界名画,其中不乏抽象作品。经常就有学生问我什么是抽象画?按教材或查词典,这个问题其实都不难回答,但解释都很苍白,我就给学生打比方,我说抽象画就像音乐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于是,自己的话启发了自己,何不让学生自己也尝试着画画抽象画呢,对,就画音乐。
    说实在的,我是个音乐盲,但什么是欢快的什么是悲伤的我还是听得出来的,另外我也求助了音乐老师,他们帮我搜集了不少磁带,我把我需要的部分集中倒在了一合磁带中,一会是欢快的,一会是悲伤的,节奏时快时缓,我分解给学生听,不同的节奏我让他们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再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情绪,然后再听一个完整的曲子,边听边画。我记得我给他们听过《梁祝》,也给他们听过《命运》。课堂效果远比我想象得好,学生进入状态时,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就像拿着画笔在纸上指挥乐队,之后,一张张“抽象画”就诞生了。
    “画音乐”首先得到了刘老师的认可,他组织了很多老师到我们学校来看课,并把课拿到了区里去上。在一次来自全国各地美术老师的教学研讨会上,我的课成了观摩课。记得课是在进修学校的礼堂里上的,后面坐的老师比学生还多,电教老师还架上了摄像机。说到这,我还想和那位匿名的朋友说一句,如果不进报社,或者像你所说,如果没有大连足球,姜末可绝对是一个好老师呀。
    那堂课上的很成功,过程今天虽然忘得差不多了,但在课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却至今不忘。学生在摇头晃脑地画画时,不知是管装水彩色的质量不好,还是用力过猛,一个学生在挤水彩时,水彩从管后面喷了出来,喷了一位看课老师一身。颜色是红的,那位老师穿的是白色衬衣,学生当时吓坏了。但我没批评他,我说没事,给客人道个歉,客人会谅解的,因为刚才的音乐节奏感太强……说完,那个老师乐了,在场的老师都乐了……我也乐了,乐我自己竟然有如此应变能力姜末当老师的美好回忆——美术课上画音乐

                  (照片背景上左边是我的自画像,右边是学生们的自画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