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得2023年2月6日
(2023-02-06 05:33:50)
标签:
读经心得 |
分类: 每日心得 |
经文: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为大导师,调伏自他。引导群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游戏神通。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常为诸佛所共称赞。
注:“最胜福田”出现在第三十一品经文中。有真实功德的人,“为大导师,调伏自他”,“引导众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游戏神通”,我们有分吗?我们有没有想过,也要成为这样的人?如果真的想了,这就是在发愿——“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我们能记住这句话吗?直到把它变成自己的心,自己的日常生活,这就是发菩提心。
是这个菩提心,这个愿心的力量,能够“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有这样存心的人,“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我们是不是也想做这样的事,成为这样的人呢?这就是“菩萨修持”后所修得的“真实功德”。我们当下所理解的修功德,是这样的吗?
再解释一下“调伏”指的是我们的情绪,“爱著”指的是我们的情欲,“三垢”指的是贪嗔痴。一念行者曾经用一条河来做比喻,河面的波浪表我们的情绪,河底的泥沙表我们的觉受(受想行识),也就是指我们的情欲、贪嗔痴的欲望有没有得到满足,那个河床才是我们的觉性,我们的自性觉、无量觉。
如果我们的觉知(觉性)总是跟着河面的波浪跑,一去不返,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看到,那些活在情绪里的人很多,他们总是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争气,整天满腹牢骚。
如我们的觉知(觉性)总是守着河底的泥沙,看似心有所住,但又能住多久呢?泥沙终究会被河水冲走。青春会流逝,财富、地位也会流逝,家禽眷属终有离散,“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我们的觉知(觉性)应该住在河床上(自性觉),永远是静静地观(观察、觉察),观“自在”(自在即是无住)菩萨,“行深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对,永远用旁观者的视角去观世间万法,时间久了,终究会有一天,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进入到这个境界后的状态就是: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常为诸佛所共称赞。
佛法是高等哲学,高等科学,是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印证的。我们不是在讨论玄学,会说不会用,不是真学问,更不是在修真实功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