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心得2023年1月20日

(2023-01-20 07:02:35)
标签:

读经心得

分类: 每日心得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这一品是建立在“求此法门”,“受菩提记”的前提下,世尊又在叮嘱我们这个法门的重要性。世尊这么做的目的,还是要帮助我们截断狐疑,坚定道心,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

这部经不但是三根普被,还是最殊胜、最究竟的法门。

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我们看到这句经文,有没有感受到世尊的慈悲呢?佛的慈悲是“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菩萨的慈悲是救苦救难,我们所认为的慈悲又是什么?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能听到长辈们说的一句话是: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现在我们老了,是不是也在不断地重复父辈们所说的这句话呢?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值”如果再理解为“遇到”那就完全错了,因为在前面第四十三品,世尊已经在劝我们“求此法门”,到这里世尊是在叮嘱我们“受菩提记”“专心信受持诵说行”,所以此处的“值”是受持此经,“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意思。有此宏愿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样意思就顺了。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若问斯经,信乐受持”的人,即是“值斯经者”。我们受持此经,深入经藏,真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吗?真的能读懂经文中的真实义吗?我的体会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是真的,但是还有一个大前提很重要,就是我们在受持此经之时,一定要有“愿解如来真实义”的心。如果我们发心诵经,仅仅是为了修有相的福报,为了得清净心,那么即便是诵经千万部,也难解此经如来真实义。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即值斯经者),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我们在受持此经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是不是那个“前世曾作佛道”者?答案是肯定的。世尊在最后一品经文中说了“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具得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世尊在给我们授记,在与我们结缘。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于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此经是难信之法,如果我们看到身边受持此经的人退心了,是他们的“宿殃未尽”,是“蒙”的,而不是已“萌”了,不着急,等我们成佛,或者他们的宿殃已尽的时候再度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