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心得2022年10月28日

(2022-10-28 06:19:07)
标签:

读经心得

分类: 每日心得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法藏比丘至心精进的心,用的是“惟愿”之心,以此心“思惟修习”。我天天在此试解经文,即是在“思惟修习,誓满所愿”——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法藏比丘的“至心精进”即是在修定慧的过程。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法藏比丘修定慧,用了“千亿岁”,我们修定慧打算用多长时间呢?说实话,法藏比丘的基础是“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逾者”,我们的基础又是什么?如果我们真的发愿想作“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恐怕千亿岁还不够,需要发愿生生世世“至心精进”修定慧了。如果我们知道受持此经,修定慧的状态是“寿乐无极”,我们就不会在意时间长短,累世修习了。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惟究竟。

“无上殊胜之愿”即是弥陀的四十八愿,我们可以结合上下经文推理一下,以证其真。“思惟究竟”即是万法归一,一以贯之。我们受持此经,能做到万法归一,一以贯之吗?如果能,那么就离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远了。

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这是达到万法归一的状态后的“守一”,“保任”,这是法身大士修行的境界,老菩萨修保任念佛用了十年。

即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言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刹,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看,修习到此地还是不能离开“世间自在王佛”,还需要得佛印证。等到法藏比丘修习到第八品时,就不再需要常随佛行,请佛印证了,因为法藏已经可以以自性佛为师——即世间自在王如来。我们有没有见过世间自在王如来?如果已经见到了,那就是见到“真佛”了。黄念祖老居士在讲解《无量寿经》时说过,见光、见佛未必真见佛,见佛与众生不二,那是真见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