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心得2022年10月20日

(2022-10-20 07:21:50)
标签:

读经心得

分类: 每日心得

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

  超过无边恶趣门 速到菩提究竟岸

这个“智慧”是指无量智,是自性本具,“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我们见到自性,自然明白一个道理——十法界本自依正庄严。当我们还没有见到、证到十法界本自依正庄严时,我们会生“妄想”,比如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战争,永远和平该多好,地球上永远风调雨顺,没有灾难该多好等等。“妄想”有用吗?没有!我现在所体会到的无量智即是印光法师所说的四个字“敦伦尽分”,无量觉即是“无尽大悲,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菩提究竟岸”即是无量觉。

因无量智,得“内心清净绝尘劳”;因“超过无边恶趣门”,证无量觉。那什么又是“无边恶趣门”呢?答案很简单,离开此经皆是“无边恶趣门”。老菩萨曾经说过,“不一不行”。《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法修行即是修万法归一,由一见道。“止”于“一”之法,即是正法。

  无明贪嗔皆永无 惑尽过亡三昧力

佛眼观六道轮回是“浊世恶苦”,身苦、心苦,都比不上无明之苦。我们现在能见到“无明”吗?当我们的心念一动,即是无明起现行了,进而又继续生妄想分别执着,头脑里又在一部接一部地上演“电视连续剧”,然后迷失在其中无法自拔。

再说贪嗔,我们能见到我们头脑中的贪嗔吗?我们敢想,敢多想这些吗?我是不敢,即便是头脑里出现了贪嗔的念头,只要“觉察”到,马上转念!这就是禅宗所说的“不怕念起(迷),就怕觉迟”。

佛经即是说明书,告诉我们是怎么迷的,又应该从哪里开始走上觉悟,觉醒之路。

“惑尽过亡”这个“亡”应该读“无”的音,古代“亡”与“无”同义,是不存在,不再,没有的意思。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过”也是虚妄。“三昧力”即是定力,这个定,不是打坐入定的那个定,而是指“自性本定”的那个定。我们学佛修一乘道,不怕念起,怕的是我们的愿心动摇。佛与凡夫最大的区别就是佛心、佛愿永不动摇“恒放光明照一切”,而凡夫心、凡夫愿善变,一会儿蜜蜂飞来了,一会儿蝴蝶飞来了,这个心就跟着蜜蜂、蝴蝶跑了。

总结一下,凡是会变的心都是妄心,那个“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的心是真心,真心不动,真心不会动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