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得2022年9月20日
(2022-09-20 05:59:08)
标签:
读经心得 |
分类: 每日心得 |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非“小”,表此经是“大乘”和“一乘道”。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发无上菩提之心)是修大乘佛法的发心;发愿“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即发无上正觉之心)是修一乘道的发心。我今天听老法师讲经《科注2014》(374集)说到,凡是已经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菩萨众,必定会开坛讲经,为诸有情演说正法。当我们也能发出生生世世为一切有缘众生演说正法的时候,这个心,一定是修一乘道的发心,是已发无上正觉之心。此刻,再读《弥陀心经》时就会发现,原来法藏比丘所发的这个“愿”才是弥陀心,是这个弥陀心现出了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
从这一品到最后,是此经的流通分。如果把此经比作一个人的身体,则第一品到第三品为序分,也就是人的头,眼耳鼻舌四根都在头部;第四品到第四十二品是正宗分,也就是人的躯干,第四十二品是流通分,也就是人的手足。
我们受持此经,应该从哪里下手,身体力行应该从哪里开始实践,接下来的经文是在详解。此经不但是大乘,更是一乘道,即从第四品法藏比丘发无上正觉之心,到第九品圆满成就,“作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成佛以后开始“今现在说法”,普度众生,“皆愿作佛第十”是自觉之后的觉他,觉行圆满。
从修大乘到一乘道,这个转变就在接下来的几品经文中。我们有没有发现过,流通分中的当机者为弥勒菩萨,而阿难已经变成“看客”。阿难的心是往生极乐净土的心,弥勒菩萨的心是受持此经,“令是法久住不灭”,成佛作祖的心,不一样啊!如果我们也发愿“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那么接下来的经文就是导归我们回归圆满自性,究竟成佛的说明书。
再多说几句,修小乘得清净心(修出离心),修大乘得平等心(修无量智),修一乘得正觉心(修无量觉、无量光寿)。清净心对应着出离心;平等心对应着无相智慧与功德;正觉心对应着佛心,是无量觉,无量光寿。
我们怎么才知道我们自己是修一乘道的法器,还是修大乘的法器?这个很容易,只要我们经常自问,我们是更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想“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即可,“心有所念,必有回响”。学佛要用真心,才有可能取得成就,这个真心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找”的,我们要经常反问自己,我们的真心是什么?我们天天所做的那些事儿,是我们真心想做的事吗?
“真心”什么样子?我推荐给大家一部电影《无问西东》,在影片里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无畏、正义和同情”,这个“同情”里面可没有情执,不要把世俗的情执(有私心)理解为同情(平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