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心得2022年9月18日

(2022-09-18 05:43:31)
标签:

读经心得

分类: 每日心得

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

“识其罪本”的这个罪本即是指对此经的“疑惑”,此经是“诸佛如来无上之法”,“最胜之道”,如果都已经遇到此经,却未信授,持诵,说行,当面错过,只能说其人的福慧太薄,承接不了如此殊胜之法。

“往昔”“过失”有吗?对于我们的这个“小我”(自我意识)而言,是有的;但对于我们的这个“大我”(心,自性、真如)而言,是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往昔过失也是相啊。我们所谓的修行证果,即是放下“小我”,活出“大我”的风采。“大我”什么样?我们多读《弥陀心经》(280个字),天天抄写、吟诵,体会其中的弥陀愿力与无量智慧,活成法藏比丘的样子,那即是“大我”应该有的样子。老法师此经说过,什么是真信?能做到才是真信,如果还没有做到就是还没有真信。

汝阿逸多: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说到“明信”,这真是需要累世的熏修,非一生一世所能企及。纵使此生不能证得圆满菩提,那么下生、下下生,生生世世也还要继续精进,专心信授、持诵、说行此经,直至圆满成就。这不就是超越生死吗。超越生死,不是长生不死!而是“善逝”,也就是当生则生,至心精进每一天;当死则死,对世间万法了无牵挂。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在我身边见到的学佛人中,有很多同修都放不下“善法”,就怕堕地狱,受地狱之苦。有这种心思的人,很难往生极乐净土,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发菩提心,即便是一向专念,也还是不能往生极乐净土。菩提心中有善恶吗?如果有就错了!菩提心中有地狱吗?当然也没有,不但没有地狱,也没有天堂。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世智聪辩”、“情执深重”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障碍。

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无相智慧”、“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永得解脱”,这个难吗?能做到死心塌地专心信授,会了就不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