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心得2022.7.20

(2022-07-20 05:45:28)
标签:

读经心得

分类: 每日心得

菩提道场第十五,这一品是建立在“皆愿作佛第十”、“国界严净第十一”、“光明遍照第十二”、“寿众无量第十三”、“宝树遍国第十四”之上,就能见到“菩提道场”!这一品接一品都是在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的菩萨众,他们的修行境界是如何一步步的提升的。我们也可以在受持此经的过程中发菩提心,并依此经做自我印证。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往生极乐世界不是死了之后才能去,活着的时候就可以见到。老菩萨亲口跟我说,要活着往生,活着成佛,死了就不好说了。世尊是活着成佛的,慧能大师也是活着成佛的,海贤老和尚也是活着成佛的,那么活着往生极乐世界又应该如何体会呢?当我们万缘放下,受持此经的时候,不就活在西方极乐世界吗。

我前两天听老法师讲经,说到极乐世界只有两种身份,一个是老师(阿弥陀佛),一个是学生(诸菩萨众)。当我们在所生活的世界里,眼前除了老师,就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就是生活在西方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有菩提道场,菩提即是觉,我们现在把菩提替换掉,菩提道场就变成“觉的道场”。我们生活在世间,如果能保持时时刻刻是觉的状态(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就生活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提道场中;如果是迷的状态,时时刻刻被境界相所困,烦恼丛生、情执深重、深陷轮回,我们就生活在娑婆世界。

我自己在生活中,也时常能看到烦恼起现行,我没有恐惧,因为我知道烦恼即菩提。当生活中的烦恼现前的时候,就等于是在告诉我“得智慧的因”现前了,我会好好把握这个因和缘(佛知佛见),积功累德,增长智慧。有一句话叫做把日常工作和生活变成艺术,比如每天做饭,我们可以用“工作”(敦伦尽分)的心去对待,也可以用“艺术创作”(得无量智慧)的心去对待,两种心态所反映出的效果大不一样。既然是艺术创作,自然会有好、有坏,我们对待艺术创作的那个结果的包容心,远比对待“工作”要宽广的多。

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失败的时候,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总结导致失败的原因上,而非自责或者指责别人上,更有甚者去找借口推脱责任这是浅说。那么如果是深说,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我们还心动吗?动就是造业,动也是白动,动与不动是平等的,无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