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得2022.5.31
(2022-05-31 05:33:39)
标签:
读经心得 |
分类: 每日心得 |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这是佛菩萨的心所住之处,我们的心又经常住在哪里呢?我们当下是什么样的心,就会现出什么样的境界相。我们当下的心,不清、不净,我们身边的事儿就多,就乱,这些都是障缘。障缘在外面吗?不,都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处。真正的修行人,不会把心住在外面的事相上,而是“回向”内心,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处下功夫,心不动则已,心若一动就是“弥陀大愿”,用“弥陀大愿”替换掉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恢复自性本具的清净平等觉。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关于“自在”的解释,我认为都比不上刘丰老师的解释。古时候的经文著作,惜字如金,古人是不会用两个字来表述一个意思的!“自”是自性,“在”是临在或者说是当下。“自在”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自性的临在”,也就是自性觉,觉在当下!也有“如是观照”的意思!
打个比方,就好像我们坐在电视前面看电视剧,不起心不动念,也就是不要完全入戏,保持观影的状态,就好像我们即是电视剧的导演,在观察演员的表演是否到位,对电视剧里面发生的一切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就是这种状态。
“不请之友”的意思是,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我们刚开始读到此处,心都会生抵触。我天生就没有那么“勤”的心(作不请之友),更不期盼有人说我好,或者表扬我。表面上看,我是一个无情的人,但正因为这个无情,我才找到了真情。真情是一种共情,是同体大悲心,其中没有自他分别。我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但见真心”,“无怨无悔”,“无问西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