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心得2022.4.24

(2022-04-24 05:39:02)
标签:

读经心得

分类: 每日心得

读《大乘无量寿经解》心得

从今天开始学习《大经解》黄念祖居士著  大开蓝色本 共391

老法师在1988年为《大经解》做序,在最后写到“愿我同伦,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则必为诸佛护念,一切菩萨之所拥护,皆得上品上生,始不负莲大士、念公二老会集详解之苦心也。”

看到此处,我想到《开经偈》中的最后一句:愿解如来真实义,说的也是要有“愿”。

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就说我“学习态度不端正”。我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想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习不就是上课、背书、写作业、考试,总之,及格没问题,但很无趣。

直到职高毕业,真的走入社会了才发现,学习很重要,不学习,就不会有好工作,还会被周围的人看不起,从这那开始,我才知道要用心学习,一定要考个文凭给大家看看。我想就是从那时起,我的学习态度终于“端正”了。

这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回想那时,我身边还有很多职高毕业但是没有继续求学的人,他们现在人生,就好像一个从来都没有放飞过的风筝。

什么是发愿?不就是想要飞得更高、高远吗?就是这股劲儿(动力),已领我们向上腾飞吗?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就是这股劲儿,推动我们走向觉悟、觉醒,走向无上正等正觉。

我职高以后的求学之路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很辛苦,但是我有了选择老师的权利。那时,社会上有很多补习班,经常能遇到人民大学、政法大学、北工大的讲师或者教授为我们上课。能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我记得教我们高等数学的老师(在清华大学做讲师,后转到北工大做教授了)就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他说每一个宗教都要回答的三个问题是:1. 我是谁?2. 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3. 人的命是不是天注定?

每个人的求学之路,都少不了“导师”的引领。“导师”就是那个能引导我们发愿的人。

“于此经中生导师想”,此经也是能够引导我们发愿的“人”。

《无量寿经》是如来称性之极谈,是一乘了义,万善之总门,是净土三经之根本大经。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是我们受持此经诸同伦之总愿。

我们信佛、学佛,最终都要归于一个“愿”上,有愿者即是诸佛菩萨。发愿即是觉,发愿即是与诸佛菩萨结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