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心得2022.4.14

(2022-04-14 06:06:03)
标签:

读经心得

分类: 每日心得

经文: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

注:“此众生”指的还是往生边地疑城的众生,他们还没有花开见佛悟无生,故此时还不能称菩萨。“识其罪本”,这个罪本就是上面经文里所说的两种疑惑。这些众生,都已经闻佛说法了,也发愿往生了,为什么就没有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因为“疑惑”尚存!我们天天受持此经,是否还有“疑惑”?要去发现它,再断疑生信。我的体会是,天天听老法师讲经,比天天诵经更重要,特别是对于刚刚受持此经的同修。因为听经闻法可以开智慧,智慧开了再受持、读诵此经才会真正开悟。

如果我们天天读经,读了几年下来,心没有更清净,智慧增长不明显,那就索性拿出一半修行的时间听老法师讲经《大经科注2014》,再试个一年半载,一定会有变化。

经文:汝阿逸多: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注:读过此经的人很多,但是能读懂这句话的人不多。什么叫真的读懂了,开始做了,都做到了,那是真懂。如果大家对专心受持此经还有疑惑,那么请看勤修坚持第四十六,“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无畏,无碍无著”,这个说法还不够吗?此经是诸佛如来的无上之法!不是作菩萨的无上之法,作好人的无上之法,而是诸佛如来的无上之法。

经文: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

注:“智慧微浅”这可怎么办啊?佛告诉我们,从“闻佛说法”开始修,不断地增长智慧。再看第二品中所说的十六正士,贤护菩萨,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这个慧辩才菩萨就是修智慧增长的菩萨众。智慧不但要学,还要辩,还要用,也就是要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从而改变我们现有的困境,一起向未来。

“天界”也挺好的,但是不能与西方极乐世界比,前者是识变,有生灭相,后者是心现,不生不灭。

经文: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注:我们看到情执有多麻烦了吧。只要还有情执,就无法脱离六道轮回。世尊还特别强调:“情执深重”者,“求出轮回,终不能得”。我们学佛人,有几个能放下情执?能放下的,受持此经必定往生极乐净土。

经文: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注: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多么的自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