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心得2022.4.1

(2022-04-01 06:25:43)
标签:

读经心得

分类: 每日心得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今天是“愚人节”正赶上我们试解“心得开明”。其实人愚点儿也挺好的,至少比蠢要强。我经常看到汉字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义理,比如“愚”字,就好像是一个人的心上遇到事儿了,一下子就呆在那里不动了。不动就对了,静下来的心就有自我“观照”的能力,这就是“定慧力”,也是自性本具的能力,“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再说这个“蠢”字,就好像春天万物复苏,两只小虫从地底下往上拱,“蠢”是在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躁动。我们的欲望,就像这两只躁动的,没生“五眼”(肉眼简择、天眼通达、法眼清净、慧眼见真、佛眼具足)的小虫。

经文: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注:弥勒、弥勒,即是指“迷了”的众生终于觉悟,发愿要作下一尊佛了。我们是不是也发此愿了?能放下“世间之事”了吗?

我们真的放下了“世间之事”,再闻“佛语教戒”,就能体会到其中的“甚深甚善”了。为什么很多同修进步很慢,说到底还是放不下世法,放不下情执。

佛法是好,是“甚深甚善”之法,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发“舍家弃欲而作沙门”的愿,怎么能体会到佛法的精妙呢。“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这个境界美妙吧?我们为什么不发愿去见呢?

“普为一切天人之师”指的是世尊。“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指的是我们遇到了世尊所宣说的此经。我们感佛恩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感恩自己,如果不是我们曾经与阿弥陀佛已经结下了很深的宿世因缘,怎么可能“今得值佛”。我们再回想一下“皆愿作佛第十”,阿阇王子等于世尊是怎样的因缘?我们与世尊与阿弥陀佛的宿世因缘,不比阿阇王子等少!那么阿阇王子等,“心得开明”了吗?那是当然!“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这就是阿阇王子等“心得开明”后所发的愿。世尊当即为他们授记——后当作佛。

发愿就是换心,发愿就是出离,就是解脱。

经文: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注:这是“心得开明”发愿作佛之后,走上行愿的大道。行愿的大道即是行菩萨道。

别小看这几句经文,又把大乘佛法的修行步骤讲了一遍。

佛告弥勒(这是世尊在提示那些已经发愿要作下一尊佛的人):敬于佛者,是为大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敬佛)。实当念佛,截断狐疑(第二个条件是要念佛,念佛的目的是截断狐疑,疑是罪本啊)。拔诸爱欲,杜众恶源(第三个条件是拔诸爱欲,杜众恶源,也就是放下情执,再超越善恶)。游步三界,无所挂碍(第四个条件是放下挂碍,也就是得清净心,得清净心者即是见道了)。开示正道,度未度者(第五个条件是见道之后的度诸有情演说正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