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得2022.3.22
(2022-03-22 04:03:20)
标签:
读经心得 |
分类: 每日心得 |
经文: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注:我们所听过、见过通过修这个正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最多。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本分,不贪、不嗔、不痴。这种人在世上本来就很少,我们身边有没有见过不贪、不嗔、不痴的人呢?这种人,修“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老法师经常讲,有一些阿公阿婆,大多不识字,在道场里无论见到谁,都是满脸笑容,念阿弥陀佛,我们看他们一个个都傻傻的,但是他们是真想往生极乐世界,他们是真修行,他们是道场里面的宝,他们真能往生极乐世界。
经文: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不当嗔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思惟熟计,欲得度脱。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注:这是第三个往生正因,也是老法师讲的最多的信愿持名。“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这句话不难理解,可就是很难做到。我们念佛号,心里想的是“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吗?!
经文:行菩萨道,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欲于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不失其所愿也。
注:这是所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众的修行境界,都在行菩萨道,“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也正因为如此,世尊把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称为发无上菩提之心者。
经文:阿难:以此义利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注:又是诸佛称赞!我们是希望得诸佛称赞,还是希望得诸世人称赞?那个喜欢得诸世人称赞的人都是在修魔。成佛成魔就在一念之间,我们要有警觉,要经常拿出经来对照自己的心念,自己的行为。
禅宗里面有一个故事,说在没有参禅之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起修前,这个“见”是“我见”);参禅多年之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修行中,这个“见者”越来越模糊,直到离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再过十年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证果后,这个“见者”不是“我”,而是“佛见”、“众生”,依众生见而见)了。
我们在起修前,六根接触六尘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修行中是在修什么?是在修“出离心”,修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见相非相”,体会到一切法皆是虚妄,到此处还不够,还要“发菩提心”,也就是修离“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要“寻发无上真正道意”,要“欲见宇宙人生究竟真理真相”,也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果后“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酬愿度生”,也就是在行菩萨道,普度众生的时候,依众生的分别执着而去度化他们,“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故还是要“见山是山,见水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