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1日
经文: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注:这是第三类往生,其人临终随化佛往生其国。
经文: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注:这是第四类往生,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
经文: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注:这是第五类往生,大乘菩萨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如在梦中见佛,定生彼国。
五类往生中,最殊胜的是第二类,如果大家有兴趣,就好好读读吧。老法师在讲经的时候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这一品与上一品相比,那个更重要?显而易见,当然是这一品了,因为开篇即是“复次阿难”。
还是说的细一点,提示大家此经中有一个排序方式,即“佛语阿难”、“佛告阿难”、“复次阿难”,还有一个“阿难谛听”,一个比一个提示级别高。
经文: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注:这是三个往生正因中的第一个,也是最殊胜的一个。那么这个往生正因就是与此经结缘,受持此经。受持此经所得的第一个果是“发菩提心”,这个是往生条件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定往生彼佛国土。这段经文又详细解释了一下“发菩提心”,即是“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我们读经一定要认真思惟、思惟熟计,此处对发菩提心的解释已经非常准确了,是最权威的解释了。
老法师在讲经的时候,也介绍过祖师大德们对菩提心的解释,我觉得都没有此处解释的清晰。我昨天给我老师打电话,说到如果有一个人愿意听我给他解说此经,那么我是应该对这个人更亲近,还是对我的家人更亲近?我心中的答案自然是那个愿意听我给他解说此经的人,因为我心里常住的是此经,而非我的家人。对于家人,我能做到“敦伦尽分”,但是没有情执,因为我明了情执是对我和我的家人最大的伤害。除非我的家人想听我为他们解经(这种情况好像还没有发生过),我是不会主动给他们解说此经的。
这段经文中对“一向专念”的解释是“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没有说念佛号。我观察很多同修,天天都在念佛号,但是并不真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念佛号是为了消灾积福,身体健康,家庭幸福,长命百岁。都是念佛人,为什么果报不一样?皆是因为那个念佛的心有差别。
“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我们可以与后面两个正因比较一下,即知修此正因最为独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