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云评论
周云评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49,271
  • 关注人气:6,4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老赖”手段还可再狠一些

(2018-04-05 22:38:41)
分类: 2017一起前行

法院判决执行不了,生效判决书也成为“一纸空文”,老赖没人管?近来,广州市中院针对这些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推出了新举措。比如,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老赖”,并向其居住5公里范围内的手机用户推送信息;又如,即将推出手机“老赖彩铃”。此外,法院还利用新科技恢复旧案执行,仅海珠区法院5年来已成功执行了2800多宗旧案。广州法院执行法官认为,信息化新时代下法院网络查控技术,以及新的强制手段的震慑力,令不少老赖纷纷“现形”。

  诚信缺乏的问题,严重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影响了社会和谐,令人深恶痛绝。而“老赖”,则是各种不诚信行为中最为典型的,也是影响最为恶劣的。所谓“老赖”,就是由国家机关确认的不诚信行为,许多这类行为人得不到实质性的惩处,使正义得不到伸张,损害的不仅是当事人的利益,也令执法机关的权威受损。不诚信行为确实无法杜绝,但人们总是寄希望于法律。如果法律惩处不到位,自然会影响公众对于诚信的信心,甚至,有些人因不诚信行为的风险小、收益高而刻意加以模仿。如此,也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正因“老赖”有如此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严厉打击。但对于法院来说,在打击过程中又存在诸多困难。一般来说,“老赖”有两大“法宝”:一是玩失踪,使法院找不到自己;二是耍赖(要不怎么叫“老赖”),先隐匿财产,然后做出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姿态。以往,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法院往往无法得到关于“老赖”的充分信息,对于这两大“法宝”,还真有些头痛。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令“老赖”的这些法宝失灵,大数据如同照妖镜,一照,“老赖”便无处遁形。

  另外,“老赖”虽然破坏社会诚信,却害怕因诚信问题而影响个人利益。因为老赖毕竟也是社会人,没有基本的诚信度支撑,也难以生存,更无法进一步发展生意。打蛇打七寸,因此要针对“老赖”这一命门,依托信息技术,精准地向与“老赖”相关的人群公布其不诚信的信息,让他在“朋友圈”名誉扫地,从而在巨大压力之下悔过自新。有了这些信息技术的支撑,执法与司法部门所要做的,除了充分运用之外,更要体现出更大的治理决心。

  近年来,一些治理“老赖”的措施,总会招来不同的意见,比如,有人认为涉嫌侵犯隐私权。但是我认为,违法行为是不属于个人隐私的,而公开这些所谓“隐私”,则是为了促进社会诚信这一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欠债不还,在道德上是忘恩负义的表现,在法律上是侵占他人财产的行为。因此,治理“老赖”,手段甚至还可以更狠一些。


本文发表于2017年11月21日《信息时报》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治“老赖”手段还可再狠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