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解剖青蛙: 科学教育和生命教育如何协调?
(2018-03-01 08:31:43)分类: 2017一起前行 |
本来是科学教育,却演变成了关于伦理的诘问,这肯定并非出自老师的本意。但问题的提出,倒也是很有意义的。这里面有两个命题,一是科学教育中的伦理问题。二是生命教育的界限问题。
关于科学的伦理问题,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科学是一种工具,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但是如果没有恰当的伦理指引,也可能会为害人类,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到各种能够造成大规模杀伤的武器,小到将科学技术用于破坏食品安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等。科学对人类的伤害,主要就是集中在对生命的伤害。科学伦理的根本,就是要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有了这样一种意识,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还是科学技术的使用者,就都不会用科学技术损害人类的利益。而尊重生命的意识,也需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
由此看来,初中生解剖青蛙,还是有诸多不妥当的地方。理性地说,解剖青蛙是一种正当的行为。但对于一个未成年初中生来讲,解剖青蛙这个行为本身,更有可能给予她感性上的冲击。这种冲击最糟糕的结果,是在感情上对于动物生命的淡漠,进而可能导致对人的生命的淡漠。当然也有可能激发对生命的同情,就如同新闻报道中的李颖诗同学那样,但毕竟前一种后果发生的几率也很大,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很严重,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诸如此类的教学当中,必须要关注未成年人的特点。所以应该尽可能减少乃至避免活体解剖,用别的方式方法代替。如果这种活体解剖不能避免,那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用比较大的篇幅向学生阐明尊重生命和活体解剖内在的意义关联,学生了解到,动物个体生命的牺牲,是为了人类在整体上更好地了解动物,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但是,生命教育也不能走极端,突破应有的界限。一些环保人士和动物保护人士,在这个问题上,鼓吹人与动物权益的绝对平等,是典型的“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人类必须尊重动物的生命,但人类的利益无论如何也高于动物的利益,这是毋庸置疑的。促进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归根到底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类的利益。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这也是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会孩子的道理。
本文发表于2017年11月1日《羊城晚报》
觉得这篇文章不错?那就扫一扫赞赏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