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二孩入园潮”
| 分类: 2016一路顺风 |
“全面二孩策”政策将会对我国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教育领域首当其冲。据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者李玲课题组研究,从2019年开始,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开始大幅度增长,2021年成为未来我国学前教育办学压力最大的一年,学前师资不足、教育园舍不够和经费不够等问题更加突出,幼儿园预计缺口近11万所。但从长期来看,“全面二孩”政策的作用依然无法扭转学前教育适龄幼儿减少的趋势。2021年~2035年间,入园人数较之2021年大幅回落,学前教育侧重点应转向提高办学质量。
但必须明确的原则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确保每个孩子享受高质量幼儿教育的机会,绝不能因为预后的资源闲置而在必要的投入上面打折扣,导致一部分孩子无园可入或者教育质量下降。也就是说,公共管理部门的首要职责是充分评估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走势,按照实际最大需求量来配置资源,无论是经济投入、园舍还是师资的配置上,都不能吝惜。这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即便在后期产生一定的浪费,也不能亏待了前面的孩子。让每个孩子公平地受到教育,是公共管理部门的责任。当前时间紧,任务重,相关部门应该尽快行动起来,不能再耽延了。
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共管理部门,对于后期产生的资源闲置和浪费也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努力最大限度地把闲置和浪费降到最低。事实上,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还是可以做很多工作的。在园舍方面,近年来,由于入学学童的减少,出现了很多学校校舍利用率不足、甚至荒废闲置的情况,因此新增幼儿园园舍应该可以统筹安排、内部挖潜,把原有的资源盘活,充分利用;此外,新增的幼儿园园舍尽可能租用物业,尽量不新建;再者可以充分运用市场的力量,在引导社会力量充分认识市场机遇和风险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办园。在人员方面,除了常规渠道培养,还可以采取临聘、延聘、返聘等方式,既能够充实幼教师资,又能够在后期入园学童人数下降后,灵活地调整教师数量;在新任师资培养上,还应该统筹幼教师资和小学师资的培养和安排,培养出小学和幼儿园教学都能够胜任的复合型教师,利用幼教入园峰值和小学入学峰值出现的时间差,在小学入学峰值来临,而幼儿园入园人数减少的情况下,部分幼儿园教师升入小学任教,也是一个好的办法。
本文发表于2016年11月16日《广州日报》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的时评微信公众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