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载,广东电白曾是电信诈骗的“重镇”,“打工不如打电话”一度成为这里村民捞快钱的错误观念。因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问题突出,2014年5月,电白被广东省综治委列为2014年度社会治安重点地区;2015年11月被公安部列为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拔钉子”专项行动7个重点整治地区之一。经过大力整治,电白区内的电信诈骗报案数量已由2014年初的平均每月13起,下降为半年仅一二起左右。
电白的故事告诉我们,电信诈骗是可以治好的。中国的很多事情,做得好做不好,关键在于决心。因为电信诈骗,电白恶名在外,引起了公安部和广东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这给予茂名、电白两级政府很大的压力,于是压力变动力,政府痛下决心,铁腕整治。广东省公安厅、茂名和电白两级政府共安排了9100多万元资金用于开展专项整治。自2015年11月以来,电白全区已有152名电信诈骗罪犯被判刑,占全国“拔钉子”专项行动7个重点整治地区判决总数的55.68%。决心决定了打击的力度,正面的打击,遏制了犯罪的势头,这是消除电信诈骗的第一要务。
当然,仅打击还不够。有些人铤而走险,从事诈骗活动,贪欲是根本原因,但年轻人没有正当职业、收入低,也是不可忽略的诱因。如果在源头上减少贫困,电信诈骗就没多少生存土壤。为此,电白近年来先后在全区359个村居建设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基地和产业,并鼓励企业更多地招收本地员工。这些经验证明,堵疏结合,打击与帮扶结合,不仅可降低电信诈骗发生率,其他犯罪行为也会相应地减少。
电白治理电信诈骗的亮点还在于发动了社会力量。很多当地民众不甘心电白被诈骗污名化,参与到抵制电信诈骗的行列中来。比如由村干部和乡贤自发组成的“防诈骗联盟”,一些在外经商的乡民出钱出力,宣传防诈政策,为改过自新的电诈人员提供就业帮扶。民众积极参与,是因为他们意识到,电信诈骗将严重影响电白的声誉,如果任其蔓延,“儿孙娶媳妇或到外面做生意,都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任何犯罪活动的消除,政府当然是主导性的,但如果动员民众广泛参与,犯罪会得到根本上的遏制。关键在于政府官员能不能沉下去,把民众的积极性发动起来。
毫无疑问,电白的经验,完全可推广到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电信诈骗高发地区。不过,读完相关报道,我没有看到当地电信运营商做过什么努力。不知是新闻报道的疏漏,还是运营商们根本就无所作为?无论如何,在这场针对电信诈骗的战争中,电信运营商是不能缺位的。
本文发表于2016年10月11日《信息时报》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