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商报祖望诸于众四书大师文化 |
分类: 2014爱你一世 |
其实学术不端这事,并非现在才有,自古有之。早在汉朝,就有人就造伪书、或者冒充名学者的弟子,招摇撞骗。此后,这种风气一直没有绝迹,直到清代。应该说清朝的学风,在历代中算是比较好的,但学术不端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其中比较在代表性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毛奇龄。
毛奇龄是清前期的著名学者,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学术成就很高,诗文、书法方面的成就,亦颇有声望。要是放在今天,也是个大师级的人物,说不定能混个院士当当——如果文科有院士的话。但遗憾的是,这么一位院士级别的人物,在学术道德方面,有颇多不检点的地方,受人非议。对此,清朝另外一位学者全祖望有比较详细的叙述。
全祖望列举了毛奇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学风轻率,不做认真研究便妄下结论。比如前人书中的错误,已经被后人改正。但毛奇龄不知道,仍然在书中沿袭前人的错误。又比如,东汉熹平年间,汉廷将儒学经典《周易》、《尚书》、《鲁诗》、《仪礼》、《公羊传》、《论语》、《春秋》刻石建于太学,世称“熹平石经”,这其中本来是没有《左传》的,但毛奇龄没有认真考证,就说有《左传》,被全祖望讥为“不考古而妄言”。
如果说上述行为还属于学风不踏实的话,那么毛奇龄第二类的学术不端情形的性质就比较严重,属于学术不道德了。他多次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不惜有意作伪造假,把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情,偏偏说有。比如他说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把大学、中庸跟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小经,其实唐朝人根本没有这么做过,是毛奇龄臆造出来的。另外,他的文章中所引的一些古代的历史资料,别人一查,发现古书上根本就没有,也是他冒充古人捏造的。
毛奇龄的第三类学术不端行为是屈从于权力,不敢坚持自己的学术主张。浙江人卢函赤是毛奇龄的恩人,卢曾作《续忠表记》,由毛奇龄作序。后来清政府掀起文字狱,毛奇龄担心《续忠表记》在政治上有问题,急忙写信给卢的儿子(卢已经去世),要他不要把《续忠表记》一书让其他人看,并否认他给该书做过序。但书就在那里,序言是将毛奇龄的原稿直接印上去,一看笔迹就知道是毛大师的,怎么又能否认得掉呢?卢函赤的儿子很生气,将此事公诸于众,毛奇龄立刻遭到非议。
毛奇龄一生最不喜欢朱熹,经常撰文批评。晚年的时候,更是将批判朱熹的文章结集出版,名曰《四书改错》。没想到后来清政府尊崇朱熹,将其配祀孔庙,毛奇龄闻听之后,非常害怕,立即将《四书改错》一书毁版。这也成为当时学术界的一大笑话。
本文发表于2013年1月11日《温州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