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范减速带设置应该规范什么?

(2013-05-13 09:04:56)
标签:

也就是

管理权

于国

成员

交警部门

汽车

分类: 2013爱你一生

 《东莞时报》报道,南城雅园500米路设了19条减速带,厚街康乐南路1公里路段竟设置了130条,减速带的设置已接近失控。可以想象,行驶在安装如此频密减速带的道路上,就如同汽车不断地跨栏。市公路局工作人员称,减速带多出现在市政、小区、社区道路上,全市300多公里国道、省道并没有减速带。有专家建议,由交警部门审定道路是否需设减速带,再由市政部门统一施工,规范尺度。

在各种关于减速带设置“混乱”的批评中,最集中的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审批、监管部门。因此相应的对策也就是“由交警部门审定道路是否需设减速带,再由市政部门统一施工,规范尺度”。但对此种批评及其相应的对策,我倒是存在一定的疑问。

当代公共管理学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原先很多由政府负责事务,现在也可以由社区、社团、社群等社会团体来承担。那么设置减速带这件事情,是不是也应该如此呢?显然,目前还存在着分歧,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设置减速带这样重大的事情,不能随便,必须要由政府出面“管一管”才行。东莞市民关于减速带设置混乱的各种吐槽,恐怕与此种观念相关。

但仔细考察一下,则会发现,减速带的设置并非混乱,大体上是与路权的归属一致的。比如说市政路上的减速带由交通管理部门设置,位于公路的由公路局设置,而位于小区、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则由业主单位设置。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情形,看起来混乱,但细究一下,却是更为合理的。

首先,路也是一种财产,因此其处分应该由业主做主。市政路和长途公路作为公共财产,由公众授权给政府部门管理,减速带的设置,政府部门有权处理。而小区、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路段,则属于这些社群的成员共有或者社群的部门成员所拥有,那么减速带的设置,就应该反映这些社群成员的意志,而不能将生杀予夺的大权交由公权力部门。

其次,更易于车主和行人的协调。关于减速带的争论,很大程度上是车主与行人的利益冲突,是交通效率与交通安全的选择。从东莞各媒体的报道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减速带的批评与抱怨,主要来自于车主,而行人则大体持赞成态度。这两种权利及其诉求,各有其道理,关键的是如何进行双方的沟通、对话,最终达成妥协与协调。在小区、社区这样的共同体中,由于其成员人数相对有限,且有更多共同的利益,故而更具有沟通的基础。

其三,集中审批,统一施工,则容易造成公权力部门的寻租空间。减少行政审批是新一届政府的行政目标,是大势所趋。而一个小小的减速带就要设置新的行政审批,实在是倒退的举动。以目前的大环境而言,几乎可以肯定,集中审批,统一施工,必然会给相关部门造成新的寻租空间,滋生腐败行为。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效率,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合理安放减速带的目标。

基于以上理由,我认为目前减速带设置的机制,还是大体维护现状为好。社会能够自己做好的事情,公权力就不用过多插手了。现在这样一种状况,大体上能够让公权力和公民社会的自治权各得其所。

当然,并不是说对于减速带就没有规范的必要了。我想,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明确路段管理权的归属。东莞有些路段减速带设置混乱,主要是路段管理权归属不明,造成管理不善甚至无人管理,这样混乱的状态应该结束了。

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在减速带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标准上多下功夫,淘汰技术落后、质量低劣的产品。人们对于减速带最为诟病的,除了降低通行效率外,更多地是集中在损毁车辆、制造噪音上。但这两个问题,当下已经出现的诸多新技术是完全可以大大降低甚至消除的。但由于国家没有强制的标准,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并不普遍。我想,在减速带的问题上,政府部门最应该做些什么,是很清楚的了。

 

 

本文发表于2013年5月13日《东莞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