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泰坦尼克号
(2012-05-23 09:44:55)
标签:
台湾宋体平轮泰坦尼克号建元文化 |
分类: 2012一二一往前冲 |
当历史进入到1949年的时候,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已经明晰。三大战役的结束,宣告在国共较量中,国民党败局已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达官显贵出于种种考虑,纷纷出走,其中很多人选择了逃往台湾。而国民党政府也将大量的人员、物资和人员运往台湾。大陆前往台湾的海运业务量于是大增。商人从中嗅到了商机,虽然是战乱时期,但商人们逐利的天性仍然难以遏制,于是或是一些人专门创建轮船公司,或是一些轮船公司转移业务重心,都从事大陆至台湾的海运业务。其中,一间名为中联的航运公司就租用了太平轮,穿梭于上海与基隆之间,将大厦将倾前夕那些出逃的人们及其财物运往台湾。
1949年1月27日下午4时,太平轮又一次从上海开启了前往基隆的航程。这艘轮船后来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不仅是因为最后遭受了与泰坦尼克号相同的沉没命运,还因为这也是一艘财富的船。出逃的人们大都带着金银细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是他们全部的身家。由于出走的人多,也由于商人的贪婪。太平轮严重超员,核定508人,却有936人上船。超载更为严重,船上装载了各种各样的公私物资,甚至还有小轿车。晚清四大藏书楼海源阁的传人沈仲涛将珍贵的藏书精心挑选了两批,运往台湾,其中一批即搭载太平轮(沈本人与另外一批图书搭载另一艘轮船而幸免于难)。此外,据传船上还有国民党中央银行的金条和银元(但至今尚未得到证实)。由于严重超员超载,启航时,船身的吃水线居然在水面以下。
次日凌晨3时,事故即告发生,太平轮行至舟山海面时,与由基隆开往上海的货轮建元轮迎面相撞。据事后调查,相撞的原因是太平轮船员玩忽职守,没有坚守岗位所致。两船相撞后,建元轮首先下沉,太平轮的船长还没有意识到太平轮的危险,下令抢救建元轮落水船员。但事情很快就变得不妙,太平轮也开始下沉,船长立刻命令太平轮快速靠岸,以期自救。但一切都来不及了,太平轮迅速沉没。船上船员和乘客全部落水。据幸存者的回忆:“相撞后,太平轮逐渐倾斜,黑夜里海面上丸子一般人头攒动。”落水后,很多人还能看到亲人,能听到亲人的呼救,甚至还能拉到亲人的手,但一个浪打过来,就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了。在冬季寒冷的海水中,越来越多的人沉入了海底。数小时后,澳大利亚军舰华尔蒙哥(Warramcunga)号援手施救,但只有35人坚持到这个时候而获救。此外,附近渔民也搭救起一些幸存者。其余900余人,连同两艘轮船,永远地沉没了。
很多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54岁的常子春,被太平轮夺去了妻子、胞弟、徒弟和7个子女以及全部的家产,他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商人叶伦明虽然获救,但此后却滞留在上海,与在台湾的妻子分隔两岸。商人李浩民不幸罹难,本来富足的家庭一下子变得贫困,他的妻子只能一个人含幸茹苦把13个孩子养大成人,其中一个孩子叫李昌钰。但船主的生活似乎受到的影响不大。中联航运公司的股东之一蔡天铎的儿子后来写了一本书回忆录描述他的童年,过的仍然是公子少爷的生活。写回忆录的人名叫蔡康永。
本文发表于2012年4月21日《温州商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