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港台援助义务教育信息时报出生证明杂谈 |
分类: 2011一心一意 |
当她的母亲身罹肝癌,无钱可治的时候,没有得到援助,只好抛下丈夫和5岁的她,离家出走。当她自己读到小学四年级,由于经济困难,无力继续学业的时候,没有得到援助,于是她辍学了。当她的父亲长期失业、酗酒,无力对她监护的时候,没有得到援助,于是她经常流浪街头。在她12岁的时候,一名44岁的男子将她诱骗至家中,囚禁、强奸长达15个月,使其沦为“性奴”,她也没有得到援助。如今,她重获自由,但父亲已经离世,她仍然没有得到多少援助,只好寄居亲戚家中,重返校园遥遥无期。
不要以为我是在叙述一部港台苦情剧的剧情,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就发生在广州市。故事的主人公叫敏敏,今年13岁。
在阅读关于敏敏的新闻报道时,我最强烈的感受是,在她人生的几个关键节点上,只要得到适当援助,她的命运就会改变,绝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譬如,她的母亲当年如果能够享受到充分的、及时的医疗保障,肝病或许就不会拖成肝癌,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离家出走。女主人的存在,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不言而喻。没有母亲,父亲长期患病、酗酒,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生活的敏敏,她的身心能否得以健康成长,也被完全忽视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实行义务教育的今天,一个学龄儿童的辍学,也没有引起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
不可否认,在敏敏身上发生的悲剧,他的家庭甚至她本人都有一定的责任。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的不足乃至匮乏。遗憾的是,无论是宏观的制度构建,还是微观的个体援助,各相关部门的作为都极其有限。敏敏的遭遇表明,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各个相关部门和单位都集体缺位了。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敏敏需要援助的时候,相关部门没有出现;但当她希望那些部门规章不要太束缚她的时候,有关部门却“及时”出现了——由于敏敏是在家中接生,所以没有出生证明,因此她就无法报上户口,也就无法享受义务教育。他父亲在世时,曾经拿着亲子鉴定给她上户口,但还是被果断地拒绝了。时至今日,她依然无法重返校园享受义务教育。
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某些部门的坚持或不坚持,尽职或不尽职,为何与公众的福祉和期待显得不那么一致呢?不知什么时候,诸如此类的事情才能完全端正过来?
本文发表于2011年10月11日《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