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与不拆”引发的思考
(2011-07-31 08:52:07)
标签:
袁奇峰珠江新城城市规划法临时建筑信息时报房产 |
分类: 2011一心一意 |
亚运开幕式的表演场地海心沙公园不是规划的产物,居然是个临时建筑,要不是袁奇峰教授披露,一般人还真不知道。近日,珠江新城的总规划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在微博上“爆料”称,海心沙公园是一个临时建筑。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同时在公众中引发了海心沙公园拆与不拆的争论。
“主折派”袁奇峰教授在言辞中甚至冒出火气:“规划师经常被出卖,在一个法治国家,就应该守法,规划要有严肃性。”所以他主张为了规划的尊严,坚决拆除海心沙公园。而“反拆派”则认为“城市规划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对城市规划必要的修改、订正乃至重编也是城市规划的题中应有之义。城市规划也需要与时俱进。”而政府方面表示,目前拆与不拆还在研究当中,也会征求市民的意见。
总算想到了要征求市民意见,这值得称道。但我想如果在“建与不建”的问题上征求市民的意见,恐怕要比在“拆与不拆”的问题上征求市民意见,要主动得多,合理得多,当然社会影响也会好得多。但“建与不建”,似乎老百姓从来是没机会发言的,规划和规划变更,那都是政府和专家的事情,公众在城市规划中,基本上是没有权力可言的。不仅事实如此,法律也是如此。《城市规划法》中,对于公众在城市规划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公民权利的维护未置一词。当然该法还是赋予了人大一定的权力,但也有限,仅规定城市的总体规划,要“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而对于居民事关重大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则全权交给政府。在规划的变更方面,更是完全由政府话事,仅仅需要“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即可,然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城市人民政府根据规划做出的调整用地决定”。
作为一个规划师,袁奇峰教授当然希望他的规划得到足够的尊重。但在目前这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事实上,在这样的体制之下,规划师注定是个尴尬角色。在规划过程中,规划师就要在政府意志、民意以及自己的专业判断三个方面小心翼翼地平衡,其难度绝不亚于阎锡山当年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就是这样出台的规划,也可以随意被更改,难怪袁教授要大声疾呼“规划师经常被出卖”。
规划师如何才能不被出卖?我想如果在城市规划中,公众及人大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划师的工作可能会更繁重、更复杂,但毫无疑问,他们辛勤工作的成果,会得到更为充分的尊重。海心沙的拆与不拆,也应该在这个层面讨论才是。
本文发表于2011年7月19日《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