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工资不及农民工”:收入分配体系不公的大暴露
(2011-02-28 07:56:14)
标签:
教育农民工工资珠江晚报收入分配人民内部矛盾杂谈 |
分类: 2011一心一意 |
成都人才市场对进场求职应届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45%的被调查应届生求职者认为工资不及农民工很正常,工资待遇高低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35.5%的应届生求职者对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成长空间更广阔。(2月27日《华西都市报》)
不知什么时候起,舆论总是喜欢将农民工与大学生相比,经常故作惊讶地大呼小叫:农民工工资超过大学生工资云云。这样的对比简直是在挑起人民内部矛盾,人为地引发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口水战,这从本条新闻的跟帖中可以得到印证,论战双方已经吵得不亦乐乎,而忘记了问题之关键所在。在我看来,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孰高孰低,是个伪问题。待遇这东西,在真正直面市场的单位,只与能力挂钩,与学历无关。显而易见,大学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能力上肯定欠缺一些。而农民工大部分则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能够得心应手地拿下工作,他们拿比应届大学毕业生更高的工资,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受调查的大部分大学生对此表示接受,应该说是一种好的心态。
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出,农民工与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工资不是谁比谁更高,准确地说应该是谁比谁更低。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事实表明,无论是农民工工资,还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起薪,都太低了。一个45岁的建筑工人,应该是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但他的月收入才2300元,而且还要算上加班。而大学毕业生起薪,基本上都集中在2000元/月上下。
这样的收入,显然与现在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不成比例,很难保障劳动者基本的衣食住行。在一个正常的、公平的分配体系中,每一个诚实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应当能够保证他正常的生活需求,令他能够从自己的劳动当中获得快乐和幸福。但现实却很残酷,一个老资格的蓝领,在45岁的壮年,上有老,下有小,却只能有2000过一点的月收入,固然能求得温饱,但艰辛可想而知,他的幸福何在,尊严何在?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不到2000的月薪,只能令他们的境遇雪上加霜。
可见真问题不是农民工和大学应届毕业生谁比谁高了或者低了,而是我们的收入分配体系不公平、不合理。大量的诚实劳动者拿不到应有的收入,造成社会底层大量的人群生活贫困。他们的牺牲,换来了GDP的高速增长以及少数人财富的膨胀。这样的局面,应该到了彻底改变的时候了。
本文发表于2011年2月28日《珠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