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不是社会,而是广告
(2009-06-17 22:22: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2009长长久久 |
据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时间。但这是一个讲效率的年代,只需要一场舞会,一个贵族或许就在广州产生了。一场号称“照搬”奢华维也纳歌剧院舞会的舞会下月将在广州举行,花2000多元至7000多元不等就可以体验欧洲贵族生活。主办方声称,在欧洲,歌剧院舞会不仅是奢华的体现,同时也是必要的社交模式,也是青年人进入上流社会的平台。
看起来,主办方意在打造一个上流社会的社交平台,让广州的有钱人体验一把贵族生活。不过在我看来,在21世纪的今天,上流社会、贵族这一类的词已经变得相当可疑。换句话来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即使确实存在着这么一个群体,但其人数已经稀少,边缘已经模糊,称其为“社会”已略显夸张。
欧洲历史上固然存在贵族阶层及相对应的上流社会,但毕竟已是历史。近代以来,社会日益开放,社会阶层流动剧烈,贵族的圈子日渐缩小。在中国,即便是在历史上,贵族和上流社会也是个稀罕的东东。因为中国社会一直存在阶层流动的传统,所以有“富不过三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说法,难以形成属于上流社会的传统。比如刘备,号称皇叔,实际上完全是靠织席贩履为生的一介平民。
当然我不否认有新贵,但新贵并不是贵族,更不是上流社会。因为其形成时间之短暂,成分之复杂,难以形成大体一致的言行规制。在欧陆人士都越来越不看重所谓的上流社会和贵族的时候,中国人想用奢侈舞会的方式,打造所谓上流社会的社交平台,无疑近似于一个笑话。
我注意了一下,原来主办方为国外一家经营奢侈品的公司,原来如此。举办这样一场舞会,无非就是想让参加者确定自己具有上流社会或者贵族的身份。有了这样的身份,当然就要使用与之相匹配的器物,选购奢侈品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场舞会,完全就是该公司为了培育市场,给人戴高帽子的忽悠,“上流社会”、“贵族”只不过是这场忽悠中的营销概念而已。
本文发表于2009年6月16日《信息时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