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掏腰包,公务车如何节能
(2008-12-20 09:13: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2008发发发 |
近年来,“油和米”的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能源危机,更是席卷全球,中国也不能幸免。
有鉴于此,广东省有关部门出台了《广东省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一场节约能源的“人民战争”。政府当然要带好头,因此这个《方案》对政府节能做了特别的规定,比如规定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同时,《方案》要求,全省要实行能源紧缺体验日,在体验日内各级行政机关在一定范围内停开照明灯、电梯、空调等;干部职工一律乘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
我想有关部门制订出台这样一个方案,除了节能本身,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进行节能教育,培养节能意识。如果全社会人人都有节能意识,身体力行地节能,的确是一幅美好的图景。这一美好图景的实现固然需要全民“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但在起始阶段,作为方案的制订者、倡导者,政府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很重要。以我多年的经验,政府提倡什么事情,如果自身做不到,那么老百姓肯定做不到。
遗憾的是,意在推动全民参与的方案中,机关单位作为“全民”的有机组成部分,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却比较有限,或者说缺乏足够的诚意。
就拿公务车每周少行一天的方案来说,让人感觉到疑窦重重。公车消耗能源多到底是因为公车太多了还是公车上路的时间太多了?显然前者是主因。前两年,广州市人大代表曝出广州市政府办公厅177人,竟有172辆公车。这样的高规格配备,不知每年要多消耗多少能源?如果政府真的有决心节约能源,不如釜底抽薪,严格限制公车数量,效果肯定要比扬扬止沸式的限制公车上路天数好上一百倍。
再说,绝大多数公务车也没贴着“我是公务车”的字样,不知有关部门如何操作,如何限制公车在禁行日上路呢?关于能源紧缺体验日的创意,似也有些奢侈,能源紧缺已经成为现实,老百姓天天都在体验,怎么到了行政机关,一周就只体验一天呢?
显然,由于方案中“国字号”单位的节能措施如此浮于表面,“全民节能行动”推广到全民也就困难重重。没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好的榜样产生的不好的力量也是无穷的。由于并没有对公务部门节能工作祭出动真格的举措,那些一看就华而不实、缺乏实效性的动作使得公众对于这一方案缺乏热情,甚至反感,从而没有参与的积极性。
当然,公众对政府发起的“全民参与节能行动”不感兴趣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节能不感兴趣。中国老百姓从来都是勤俭度日,尽管他们或许还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事情就叫做“节能”。
道理也很简单,老百姓每一项支出都是自己辛苦劳动所得,自己的钱自己不心疼谁心疼呢?所以家里能开小灯不开大灯,汽油贵了就坐地铁上下班,绝不需要政府动员节能。其实就是那些在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同志们,回到家里未必也就是大手大脚,说不定个个都是节能模范。
这其实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什么这些同志有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截然不同的表现?原因不外是两点,一是这些同志所在的单位有钱花,二是花钱没有人监督。有钱随便花,花的又不是自己的钱,节能问题不会放在心上。
因此,如果能从源头上对这些单位的经费额度与使用严加管束,超出的部分要个人自掏腰包,估计节能工作马上就会提高一个档次。而如果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把每一个日子都当成能源紧缺体验日过了,他们再去宣传全民参与节能行动,公众自然会一呼百应,“全民节能行动”也必定能够“深入开展”。
本文发表于2008年12月20日《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