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7新气象 |
本人作为一个公民,觉悟应该不算低,知道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但作为一个股民,也想知道财政部依据什么法律征收印花税。于是本着学习的精神查找了一些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财政部征收印花税的依据是国务院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好家伙,都快20年了,还叫暂行啊!每年从老百姓那里拿走将近4000亿,依据的是一个暂行条例,是不是有点太不严肃了?
再深入学习一下,情况更令人惊讶。中国现有的20多个税种中,除了个人所得税等极个别的税种经过人大立法通过而征收的外,其余税种的征收居然全部依据的是条例、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税收的征收,都没有经过人大审议通过,没有形成正式的法律,依据的都是政府制定的草案、条例、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政府想开征什么税就可以开征,想征多少就能征多少。
按照我的理解,公民就好比是一个小区的业主,单个业主当然管不好小区,所以就聘请物业公司打理小区的公共事务,对于社会来讲,政府也就是物业公司的角色。而管理必然需要费用,所以小区居民都要缴纳物业费。显而易见,缴税同缴纳物业费一样,都是公民私有财产的一种损失,但是这种损失能够换来一定的福利,因此在合理的限度内,大家都能接受。但试想一下,物业公司不经过业主的同意,擅自增加或提高物业费,还在半夜三更突然敲门征收,有哪个物业公司敢如此胆大妄为,又有哪个业主会心甘情愿?这个假想的例子比较明白地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公民有义务缴税。第二,由于税收造成了对公民私人财产的损失,政府无权单方面决定征收,任何税收都应该与公民进行协商,取得公民的同意。
早在13世纪,为了限制国王的滥征,英国《大宪章》就规定:“无论何种负担均需得到被课征者的同意”,而议会则被规定为纳税人公意的代表机关,也就是说,非经议会批准,政府不得征缴任何税收。进入近代以来,这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税收原则。在实际操作的层面,又规定税收法定,即一切税收都必须由国家立法机关立法后方可进行,行政机关则无权制定行政法规进行课税。
现在各级官员开口闭口就讲国际惯例,这给我造成一种错觉,以为我国早已按照国际惯例征税了。这次印花税风波给我提了个醒,我们距离一些真正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国际惯例距离还很遥远。我国宪法有关税收的条文只有孤零零的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对于政府征税方面的权限无只言片语的规定。没错,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可是我们的法律在哪里?难道公民要永远地依照暂行条例纳税吗?今年出台了《物权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但这种无序的、简单粗暴的税收已经构成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最无风险却最有效率的剥夺,想到这里,《物权法》带来的一点点喜悦早已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