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7新气象 |
广州市殡仪馆早就开通网上祭奠亲人的业务,尽管网上祭奠绿色环保,减少火灾危险,亦可让人免受长途跋涉、交通拥堵之苦,但应者寥寥,四年下来总共才有300多用户。(据《羊城晚报》3月30日报道)
就我个人而言,肯定也不会选择网上祭奠,原因很简单,我故去的亲人都不晓得如何上网,早年故去的更是不知网络为何物。虽然我基本上是个唯物主义者,但在祭奠亲人这件事情上,我仍然虔诚地相信,祭拜的一举一动都在故去的亲人眼中,所有的祭品亲人也一定能够受用。通过祭拜寄托哀思,不仅是怀念那么简单,其实也是生者与逝者在心灵上的一次沟通。生者获得的慰藉,肯定与想象中死者获得的安慰息息相关。由此看来祭奠不仅是生者的事,也是逝者的事,所以一定要用逝者熟悉的方式来进行。当然,如果逝者是一位资深网民,网上祭奠肯定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之一,因为亲友们不难相信,在天堂,他一定也会上网。
更为重要的是,祭拜的一整套形式,不仅仅是形式那么简单,而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祭拜先祖的仪式,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已经深深地积淀到人们的血脉中,人们坚信,只有通过这种仪式,才是表现出对逝者最大的怀念与尊重,那一缕轻烟,才是最好的寄托,才能与逝者沟通,这一直以来都是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虽然现代社会相比较于传统社会,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祭奠亲人的仪式已经非常简化了,但这不意味着可以简化到无。在人们的观念中,仪式取消,意味着尊重与怀念化约为零,这是最重人伦亲情的中国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因此清明时节,路途再远,交通再拥挤,先祖的墓地是一定要去的。即便是烟雾缭绕,造成环境污染与火灾隐患,香烛纸钱一定是要烧的。与人们在这些或简或繁的古老仪式中表达出来的无尽哀念相比,所有对此基于理性的分析与批评尽管有些道理,但却显得冷酷,无法说服人们改变。
网络祭奠,作为一种新兴的祭拜先祖的方式,尽管新鲜,但太便利了,太虚拟了,太简单了,以至于让人觉得轻率,所以网络祭奠可以作为传统祭奠方式的一种补充,但要全部承担起祭奠亲人的任务,显然是它不可能承载之重。